(很羞愧,但还是要感谢有人打赏。)宋京皇宫华阳宫(寿山艮岳)内大宋官家赵佶正在泼墨挥毫。
赵佶的书画艺术是愈加精纯了,而且还广为世人所知。
当然这是华盟的宣传机器在帮着宣扬。
在华盟的吹捧中,赵佶是工笔画的创始人,其“孔雀登高,必先举左腿”等有关绘画的理论使他的画体物入微、精细逼真。而且他还强调形神并举、写实意境缺一不可,在自然写实的基础上,又构思巧妙,寓意丰富,能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而他开创并提倡的诗、书、画、印巧妙组合更是必定会成为新的画面传统。
另外他的独创的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的“瘦金体”书法,也被捧为一代宗师大家,说这种瘦金体书法,挺拔秀丽、飘逸犀利,即便是完全不懂书法的人,看过后也会感觉极佳。华盟人断言,其字体人人可学,但能得到其神韵的别说现在,就是再过个千百年也将是寥若晨星,更不用说是超越了。
最后他成立翰林书画院,把书画家的地位提到历史最高点也被华盟赞叹,说是为华(汉)族的书画艺术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赵佶开始时还挺喜华盟方的吹捧,自家臣子的吹捧还有拍马屁的嫌疑,但华盟通过报刊的公开评说,那就是真的是一代宗师、书画大家中的皇帝。为此他还很高兴的为华盟的文艺周刊用瘦金体写了刊名,并增送了不少他的书画作品以供文艺周刊刻版发行。
可后来的发展就不对了,当然华盟是始终坚持着他是一代顶级宗师的论调,但这个意思随着华盟一系列的对传统否定就变味了。他是书画宗师没错,但也就是个书画宗师,书画大家中的皇帝更只是说他在书画大家中占统治地位,华盟把一些领域中突出的人都称为是某某中的皇帝。皇帝一词失去了神圣性,成了一个形容词。
华盟虽然没有直说,但按他们的意思,赵佶就是个文艺才子,却不是合格的统治者,就像华盟对一些经学大家做官嗤之以鼻,说他们最好是去学校做做德育教授一样的意思。华盟的吹捧并没给他这个皇帝加分,反而是让人怀疑他有没有治理的能力。因为华盟开创了无数的新领域,也一直倡导人有天赋和专长但样样通样样精的天才很少,要专注于自己合适的领域发展。按华盟的理论赵佶是成功了但那是在书画领域。
赵佶终于明白了为何更大发行量的华盟日报只是有时刊登一些他的字以提高在宋国的通行力却不来找他给刊名也写个瘦金体。这是政治性的报纸,政治终是与他无关啊!
不过华盟日报的刊名也不是杨德的字而是出自当时的首相王蒙之手。华盟商报才是杨德的字,并不太好看,但那是商报,铜臭味的,也没人会计较。(另外华盟的方方正正的印刷字体现在成了华盟、宋国印刷业的通用体,好认又好刻版,不过以华盟的字最规范、最具有书法韵味,据说华盟人特意去求助了秦桧才有了这个刻字模版。)
因此赵佶内心是非常郁闷的,不过这个郁闷却使他的书法又有了点进步,原来有点柔媚轻浮的缺点竟然为之消失,大成了。
但他的朝廷却在一步步往下沉。尽管得益于和华盟的大量货物进出,朝廷的收入大大增加,但赵佶现在却无心去享受玩乐。
朝廷的收入都是船泊司收上来的,国内的民众并没有得到多少实惠。华盟琳琅满目的商品和华盟民众生活的快速进步及他们进步的“实况转播”,以及华盟推出来的一系列反思批判使宋国的百姓越来越表现出叛逆的倾向,且是无法逆转。就像是华盟打开了一个门,使处于黑暗中的人终于看清了黑暗中的混乱和无知后,他们再也不肯让门再关上。
其实赵佶同样是被华盟引动了思路,至少他也不认为天灾就是他不检点才造成的。但很可惜,对这种跟不上脚步的变化谁也不能拿出个有效的对策。“奸”臣目的不纯、“忠”臣在理论上就已站不住脚,解说不行要动用强力,那就是理屈要恼羞成怒的霸权坏蛋分子。
改是没有能力来改的,可想要重新关门隔离却也做不到。在以前倒还可以骂骂华盟,可现在还有谁敢宣扬华盟是敌国?华盟已不再是哪个人的国,华盟是全体华盟人的国,是宋人向往和理想中的国,和华盟作对,可不是针对哪个乱臣贼子或失德之君,而是在和千千万万的百姓挑战。
宋国到现在为止之所以舆论大乱而没有出现造反的情况是因为华盟不主张暴力,反对那种不是白就是黑的粗暴行为,华盟从不把人说得一无是处。可整个宋廷却也无法感激起来,因为这同样限制了他们的手脚。关键是华盟不给人贴好人坏人的标签却要评论合不合适其位的问题。就像是暴徒在战场上就很可能是个英雄,而高德之士不一定能从政一样。言外之意就是质疑宋廷有没有能力来治理大宋,事实上宋国各地现在有很多士子就在带头这么干。
而华盟真不暴力吗?不知道华盟人有没有感觉但有很多有心的宋人却知道华盟军杀起人来一点也不手软,只是现在他强势只好由着他说。因此按武力、按民心所向,华盟也早就可以对宋国长驱直入了,现在华盟虽然还没这个现象可赵佶这个皇帝已是做得战战兢兢、万般无味了。
以前一些对华盟强硬的臣子曾有过让他退位的建议,那时候因为赵佶的犹疑和大部分臣子的反对而不了了之。不过现在赵佶有点后悔当时没有当机立断,因为以现在的形势如果他主动提出退位就很有逃避的意思。
不过现在么……赵佶想着刚刚蔡攸来拜见时说的话。
蔡攸和他倒是年轻时就是好友,现在也还是可以随便聊聊的近臣。
“陛下,听说他们华盟的那个书画协会又在组织什么河山秀活动,要让作画者把一些美丽风景展现给民众。要不我们也组织一个这样的活动吧,我大宋可是地大物博秀丽风景处处都有。”
“嗯,爱卿这个提议倒是不错,常常听说那儿那儿风景秀丽、鬼斧神工,可大多数人却无缘见到,以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到不失为一个退而求次的方法。”被困在京城的赵佶倒很是同意这个建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