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此时还没有出现佛教,但是已经出现一些反婆罗门言论即沙门思潮。
在恒河边的一些丛林之中李飞竟然发现了一群有缘之人,这些人也和自己一样居住在从林之中,不过与李飞积极打造生活环境,捕鱼和找香料改善生活的他完全不同,他们似乎在过着一种苦行的生活。
他们就是阿三世界的遁世者!
阿三的苦行主义起源至少可远溯至《梨俱吠陀》时代。在《梨俱吠陀》里,静默的智者留着长发,或赤身裸体,或身着橘袍,四处游走,他们被称为牟尼(ni)。
有的遁世者弃绝社会关系,在森林中过着隐居的独身生活,以采集果实维生;有的四处游荡乞讨或四处讲学;有的苦修,夏天卧于火堆间,冬天身着湿衣裳;还有的沉浸于冥想。
这些遁世者之中有些竟然公然反对婆罗门教义,并且对于婆罗门所宣传的福报轮回嗤之以鼻。
他们也认为这个世界是有轮回的,但是所谓通过多做福报就能下一世享福的言论嗤之以鼻。
对于这些遁世者李飞充满了好奇,因为他觉得这些遁世者与其它的阿三显得格格不入。
遁世者之中多为低种姓之人,但是他惊奇地发现这些遁世者竟然还有高种姓的人,不过他转念一想佛教的佛祖释迦牟尼不也是刹帝利吗?
而事实上列国时代的三大宗教的创始人是同时代的人并且基本上都是刹帝利种姓,公元前6世纪,他们在恒河中游的憍萨罗、迦尸、毗提诃、摩揭陀与鸯伽王国讲学,这里诞生了最早一批皈依者。
对于邪命外道导师末伽梨·瞿舍罗(Mskrin)所知甚少。我们知道耆那教导师大雄(VrdhntheMhvir,筏驮摩那·摩诃毗罗)是毗提诃的王侯;佛陀释迦牟尼(觉悟的人)也是王子出身,生于位于尼泊尔山麓的释迦族(Shky),释迦族当时处于憍萨罗(也有译拘萨罗)王国的控制之下。
这些导师在婆罗门化程度最浅的东方王国迅速取得了成功,阻碍了吠陀宗教的传播。
在贸易和征服的配合下,这一新型的阿三文明传到了阿三次大陆以外的地区。
我们从富商须达多(Anthpindk)的一则故事里可以一窥贸易与钱币的重要性。须达多想要向祇陀太子(Jet)购买一块地致赠佛陀僧团。祇陀太子不想售地,因此开出了天价:将土地覆满钱币。须达多满足了这个要求。
这个故事被刻在巴尔胡特佛塔(BrhtStp)上,从中我们看到仆人从二轮牛车上卸下当时通行的方形钱币,地上撒满了钱币。
值得一提的是,大雄并不是耆那教思想的唯一创造者,在他之前就已经有许多这一教派的人提出部分思想了,只是在他的手中耆那教成了形并且因为婆罗门教的接近崩溃而得到了广泛传播,于是人们将之称为耆那教的开创者。
而这些遁世者就是耆那教的先驱,由于列国时代长年的兼并战争,让无数的百姓流离失所、饱受刀兵之苦,人们逐渐产生了遁世的思想,并且质疑婆罗门宣扬的东西。
而高种姓之中的刹帝利以及平民阶层吠陀,对同为雅利安人的婆罗门贵族早已不满。
由于原始部族过渡到了王国时代,王侯的权利得到了加强,而在吠舍种姓之中依靠商业运作起来的大商人、奴隶主资本也得到加强。
这两个阶层得到强大权利的时候抬头发现不事生产的婆罗门贵族,仍然压在它们的头上而心生不满。
这一时期对于低种姓的歧视也是迫害极其至深,尤其是战争的发动让无数的低种姓白白当了炮灰,更别提婆罗门的种种繁琐的祭祀礼仪等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