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天仪式的第三项开启:献礼。
主祭官将供桌上面的玉、帛取了,小心翼翼地呈给李世民。
李世民拿着玉、帛,朝着正北方跪拜,行敬献之礼。
祭坛第二层上面手拿祭品的童男童女来到祭坛最上面一层,将手中祭品也投发到大鼎里面。
有童男童女在供桌前帮忙,将桌上香、烛、钱币等祭品投放到大鼎里面。
童男童女朝着大鼎里面放了一把火,将大鼎里面的烛、香、纸币等祭品点燃。
大鼎里面烟火缭绕。
进献玉、帛之举,意在向天神、祖宗祈福,表达了大唐上下敬天的寓意。堪称经典!
李世民也来到大鼎前面,和童男童女一起焚烧祭品。
祭坛上面,吹拉弹唱,锣鼓喧天,好不热闹。
片刻,大鼎里面的祭品燃烧完毕。
祭坛上面的音乐停止,祭天大典正式结束。
主祭官毕恭毕敬地陪着李世民走下祭坛。
祭坛东边,设置了临时休憩场所。
李世民来到场所里面,端坐。
场所里面的男男女女仆人低眉顺眼地端茶倒水,一阵忙碌起来。
大唐少数重臣也来到场所里面,小心翼翼地陪着李世民喝茶、聊天。
围场里面的臣民,起身,立在原地,交头接耳起来。
金发敏也立在原地小憩,直感觉大开眼界。中土文化博大精深,是藩国学习的榜样。
袁天罡和身边同僚也开始聊天。
半个时辰过去。
察言观色的籍田令见李世民休息得差不多了,来到李世民膝前,跪拜,祈请圣旨。
李世民准奏。
于是,立春之日的第二个大项目籍田仪式即将开始。
李世民起身,离开场所,在籍田令的引导下,和几个重臣,径直来到祭坛西边的一个凉棚下面。
金发敏不解其意,翘首望着。
只见李世民等几位重臣,在十几个男男女女仆人的伺候下,纷纷脱掉贵重的外套,换上事先准备好的蓑衣、长靴,再戴上斗笠。
刚刚一批气度不凡的政客,转瞬间成了名副其实的庄稼汉。
换上新装备的李世民等大唐官员,相互瞅瞅,喜笑颜开。
依旧是籍田令引导换了行头的李世民等重臣离开凉棚,朝着围场外面的田野而去。
大唐其余文官武将包括金发敏和袁天罡也赶紧来到凉棚下面,在男男女女仆人的帮助下,脱了外套,披上蓑衣,穿上长靴,戴上斗笠。
众文官武将朝着围场外面的通道,跟随李世民的方向,涌出围场,踏上田野。
按照活动议程,祭天大礼后,参加祭天的臣民需全部到农田里面去,参加籍田仪式。
天子的仪仗队停留在围场边上,不再向前。
数百里广阔的田野上,有数快良田被锦旗圈了起来。
田间地头里面,李世民在前,其余官员在中,百姓在后,列队等候。
籍田令得到了李世民的旨意,宣布籍田仪式正式开始。
众人侧面,围场边上仪仗队里面,有数个身穿白色朝服,头戴乌纱帽的妙龄宫女花枝招展地走了出来。
宫女分成两排,手中各自提着一个个金黄色的香炉。
领头的宫女是个女官,雍容华贵,手中端着一个油漆盘子,盘子上面覆盖着一匹红色丝绸,丝绸上面放着一樽酒。
女官捧着酒,来到李世民面前,下跪,将托盘高举。
李世民取下头上的竹制斗笠。
籍田令疾步上前,接过李世民手中的斗笠,侧首站在边上。
李世民上前,双手从托盘里面取出酒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