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神明的大手拨动时间的齿轮,时隔三十多年,余君再次逆转时间,回到两天之前。
确认骰子奏效,余君第一时间取出卫星电话,联系那个情报组织,这一次,对方没有任何迟疑,接下了他的委托,并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内向他发送了大量有关余仁的资料。
余君稍稍安心,接下来,他接连委托了数个业内顶级的专业机构,对余仁进行全方位的监视和保护。
做完这一切之后,他开始研究手头的资料,试图从中找出一些蛛丝马迹,至少先弄清楚余仁为什么会在两天后前往上城,然而在当前这个时间点,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余仁有离开都城的计划。
不过,余君也并不是一无所获,除了余仁在社交软件上给他备注“老头儿”让他有些哭笑不得之外,他意外地发现,余仁的朋友圈并不像他过去所看见的那样一片空白。
按说年轻人发朋友圈屏蔽父母是常规操作,但余仁的朋友圈只有一种内容,就是展示自己取得的成就,从本科录取通知书到后续的各级学位证,以及在校内外取得的各种荣誉、奖励,甚至还有不少职业资格证书。
世上哪有父母会抗拒这样的朋友圈?
“好家伙,你小子居然还是个执业律师……嚯,还有注会资质?不是,这种事你瞒着老子干嘛?”
带着一丝好奇,余君调出了余仁的隐私设置,很快,他惊讶地发现,余仁的朋友圈竟然只有一个人能看见。
白芷蕊。
这个名字勾起了余君的记忆。
十年过去,余仁居然依旧与那个女孩保持着联系?
……
……
当余君看完有关白芷蕊的调查报告时,窗外已是晨光熹微。
余君的心情有些复杂,从余仁与白芷蕊的聊天记录中,他才知道,那个猝然完结的初恋故事,竟然还有续篇。
当年那对少年男女对于长辈们的打压早有预料,为了安抚陷入焦虑的白芷蕊,余仁主动提出,一旦双方家长出面干预,由白芷蕊提出分手,双方转入静默状态,等到成年以后再恢复联系。
为了帮余仁摆脱尴尬的处境,余君安排余仁升学到了另一所高中,自此余仁与白芷蕊度过了毫无交集的三年。
高考前,双方借看考场的机会见过一面,然而阴差阳错,白芷蕊以一分之差错失第一志愿,立志从事新闻工作的她,最终选择了第二志愿,来到上城。
或许是因为不愿耽误余仁的前途,她没有对余仁说出实情,直到余仁入学都大,才知道真相。
此后双方一直保持联系,但始终没有恢复恋人关系,直到如今。
站在余君的视角,他能看到的东西要更多一些。
从余仁的日常交流中,余君能够明显地察觉到,这小子对社交的态度无疑是抗拒的,他从来不会主动向任何人发起私人层面的谈话,而当他人试图接近他时,他总会以极高的效率结束对话。
换言之,他拒绝与任何人产生私交,更不存在可以被称为朋友的对象。
唯一的例外,就是白芷蕊。
尽管早已不再是恋人关系,但白芷蕊依然是余仁唯一关心的对象,也只有在与她交流时,余仁会努力让对话继续下去,而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很多时候他的言辞甚至会罕见地显露出一丝笨拙。
综合手头掌握的信息,余君不禁怀疑,余仁这些年所做的一切努力,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取得白芷蕊的认可。
略一思索,他向余仁发去一条消息:“我有个朋友的孩子今年参加高考,想了解一下都大数学系怎么样。”
很快,余仁回复道:“数学比其他专业简单,都大比国内其他学校好,家里有钱不愁就业的话,来这混日子挺好的。”
余君说道:“说到这个,我突然有点好奇,你当初怎么就选了数学专业?”
余仁没有丝毫遮掩,坦然答道:“‘不需要经营人际关系’、‘具有一定实用性’,在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学科中,数学是最容易取得博士学位的。”
余君问道:“干嘛这么在乎博士学位?”
余仁反问:“需要理由吗?”
余君没有执着于这个问题,转而问道:“要说混日子,你大可以留校任教,怎么又去了人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