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伯颜有些郁闷,因为自己自从接受了皇帝章哲的命令后,就一直不太顺畅。
先是自己在禁军挑了1000刀盾兵,1000枪兵,800弓箭手,200骑兵组成部队。而一旁的司徒勇看着陆伯颜把自己麾下的骑兵选走,差点当场暴走,这年头吴国战马稀少,骑兵训练出来极为不易,哪知道陆伯颜上来就把自己管辖的3000骑兵分去一部分,陆伯颜考虑到骑兵的作用,仍然坚持己见,司徒勇只得作罢。
哪知道连续二天的训练,这些兵卒表现出来的却是大不如意,这些兵丁丝毫不买自己的帐,要么就懒散疏于操练,要么就阳奉阴违,陆伯颜第一次发现这和书本上的教导天差地别。可是自己深受皇恩,怎么能就此放弃。而且皇上不是说过自己是个将才吗?
他仔细思索解决的办法,终于发现,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军令!而他最大的自信来源于章哲的诏令,那道诏令上让自己“便宜行事”,呵呵,看来自家的主公早料到自己武艺不足以服众,所以特地给了自己这个护身符。
于是从第三日起,他开始严明军纪,但凡胆敢违抗军令、不服管束者,斩立决!
刚下完令就有几个兵痞开始煽风点火,打算闹事,让自己下不来台,他发现得早,请出章哲的诏令,以违抗军令之罪立马把这几个兵痞当场斩首示众。其余士兵见状,唯恐再拿自己开刀,便不敢再生怨言。陆伯颜心中大定,只要能让士卒听自己的,那么自己一定可以训练出一支强军。随着陆伯颜的指挥训练,很快士卒们就发现自己的战斗力上升很快,以往有些不服的情绪很快便消散殆尽。
陆伯颜的领军很有一套,他曾经告诉士卒,无论进攻、防御,靠一个人的能力是绝对不行的,只有发挥出整体的战力,才能克敌制胜。麾下的士卒逐渐佩服起陆伯颜了,因为他的战术新颖,讲解简单易懂。刀盾兵如何抵挡防御,枪兵如何进行长距离戳刺,骑兵如何侦查敌情,如何快速扰乱敌军阵势。
而感受最明显的则是弓箭手,在陆伯颜的指挥下,他们似乎开始学习真正的齐射、散射,加上陆伯颜总能讲解的极为细致,并且在弓箭手的训练上,加入了射击角度的方法,这让弓箭手们统一了规范,使得弓箭手的训练成效大增。随着训练的开展,那800个弓箭手每次统一射箭时,射出去的箭矢犹如密集的群蜂,能覆盖极大的范围,而下落时箭矢打在地上的声音犹如雨打芭蕉,极具气势。连在一边训练的枪兵及刀盾兵都看得连连咋舌,这一波箭雨下去,要是没盾牌,恐怕估计死伤惨重啊。
章哲来军营看过一次,对他的训练并未干预,只是留下两个年轻人作为陆伯颜的副手,并悄悄告诉他这二人的优缺点,然后和陆伯颜聊了聊天,便离开了。
这二人一个叫程武,一个叫樊奎,均是吴郡娄县人,颇有勇力,最重要的是陆伯颜通过对二人的考察,发现这二人在统兵上的造诣也只是略逊于自己而已。陆伯颜大喜,分别命二人为帐前军校,一人负责统领刀盾兵,一人负责统领枪兵。这三人加在一块,训练起来更是得心应手。十来日之后,这支三千人的小部队居然有一种改头换面的气势。
而此时,章哲也将建安郡内盗匪的出没位置大概的告诉了陆伯颜。陆伯颜于营中祭酒拜天之后,便率领着程武、樊奎和那三千士卒出发剿匪了。
————————————分割线————————————
这十来天,章哲也没闲着,随着“但使将星闪烁,不叫明珠蒙尘”的言论在吴国境内慢慢散开的同时,他突然发现以往络绎不绝的应征者居然大幅减少了。起先他大为震惊,以为自己是否存在不当之处,哪知道后来命人到酒馆、客栈等地调查后才知道,其实大部分普通人听说了这个言论后,纷纷举手称庆,可是也正因为如此,前来应征的人总会自我反思下,自己到底算不算“明珠”。如此一来,应征人数大为减少,以前章哲那招贤馆门口近千人报名,而现在最多的时候也不超二十个人。但是,章哲却发现,前来应征的人素质要比以往好得多,虽说不一定都能录用,但最起码他审阅的速度比以往快很多。其中,最大的收获便是招募到一名商人出生的贤才李少文。
姓名:李少文........性别:男........年龄:25岁........身份:平民(吴国)
统帅31:指挥3,进攻3,防御3,行军4,战法2,布阵3,徽兵3,训练2,体能2,纪律6
政治71:商业8+2,农业8+2,技术5,治安8,筑城3,治水6,民生6,计算9+1,指导6,人才7
智力62;天文6,地理7,交涉5,分析7,谋划6,机智10,洞察7,战略6,情报5,战术3
武力22........兵器:无........坐骑: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