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已经长残的大叔而言,用英俊形容儿时的自己,纯属过于自卖自夸了,
而对于矮这一点,我则完全无可反驳,这也是和几乎其他所有的主角不同的一点,这部书的主人翁“我”,是一个身高165厘米的男子,
请不要笑话我,人生就是这样,不是谁的数值都可以设定的完美,生活中总有许许多多的不足和遗憾,才构成不同的人丰富的人生,
挫折困苦才是常态,平坦高升与我无缘,
这种矮不是到某个时期长不动了,而是从小到大,你永远都是最矮的那一个,
从小耳边便常有人念叨,“小腿粗,以后长不高哦,”
“你表弟小你三岁,你只比他高这么点,以后肯定超过你哦,”
等等等等,有时候也会生气,也会自卑,
然而,爸爸用最好的一句话抚慰了我,
“竹杠虽高,节节是空,金刚钻虽小,能钻陶石!”
“人最重要的不是高矮胖瘦,而是肚子里有货,有货,别人便不能欺负你!”
在还没有高富帅,白富美这些词语满天飞的年代,在我还在成长的年月,很庆幸,我没有因此陷入自卑,在意的也从来不是这些,身高数值不佳,但学习是有量化的数值的,明明白白。
一年级第一次期中考试,拿了第三名,充满骄傲的上台领奖状,离家老远,就一路小跑,到家后爸爸很高兴,用浆糊给奖状背面涂满,再粘贴在墙上,从此这个小村子,有了第一张货真价实的奖状,
标签这个东西,像是一种人设,你拿了奖状,你就是读书好,即使你矮一点,那也变得不那么重要,
第二天醒来,额,浆糊涂的太多,整张奖状都变得皱皱巴巴,从墙上脱落了,只好找来钉子重新钉上,第一张奖状就成了这样不完美的样子。
90年代,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样,城市里孩子读书是什么状态,在我有限的认知里,读书有趣,但为什么读书,我是不知道的,所谓长大了考上大学,就能过好日子,是来自大人们自己也没有经历过的臆想,周围都是农村人,身边也没有实例可以考证,
读书好不好,完全是一件随机的事件,在这个只有六户的村子,一共只有9个孩子,拿过奖状的在那些年,只有我一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