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顿后宫四
三天后,巳时,(上午九点)紫禁城宫门口,七辆马车鱼贯而出,车身后跟着以魏忠贤为首的十多个太监,他们是为离开皇宫的客巴巴(奉圣夫人)送行的。此时的客氏对皇宫奢华的生活依旧恋恋不舍,她悲悲切切,泪流不止,频频回首,但是她知道,这一切都无可挽回了。
行前,她和自己的对食伙伴魏忠贤多次进行了秘密商谈,把自己身为锦衣卫千户的儿子侯国兴和弟弟客光先都做了安排,请魏忠贤妥善关照。身边亲信太监宫女除了几个自己带回老家随身伺候以外,其他的也都借着魏忠贤整顿后宫的时机进行了安置,这些人都转投在魏忠贤的门下了,本着背靠大树好乘凉的信条,成为他的秘密亲信了。另外客氏把多年贪墨的金银珠宝和先帝赏赐的丰厚礼物都收拾装箱,带回老家颐养天年。为了确保沿途安全,魏忠贤特别安排客氏儿子锦衣卫千户侯国兴带领二百人随行保护。所有的安排都得到了崇祯皇帝的批准,唯一让魏忠贤和客氏感觉有点疑虑的是,客氏希望觐见圣上辞行的要求被崇祯皇帝以自己身体不佳为由拒绝了。
送别了远去的客氏,魏忠贤迅速返回宫内,来到养心殿,自己的办公地点,为即将向崇祯皇帝汇报后宫整顿的事宜和东厂整顿人员的安排问题做最后的准备。他知道,这次整顿做的好坏,圣上是否欢心,是决定他在崇祯心中位置的关键时刻,这也是崇祯皇帝对自己是否忠心的一次测试。所以他极其谨慎,在每一个关键部门主要的管事人员除了个别的进行调整外,绝大部分都没有动,只是把自己的亲信都调整到副职上面,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最小限度的让自己的人都保持在不太显眼的位置,以便将来进退有据,可以更好的掌握消息,了解崇祯皇帝的想法,徐徐图之。而至于皇帝身边伺候的太监宫内干脆他一个没动,只是把来自原来信王府的几个太监安排进来而已。这样做的目的一个是满足了崇祯皇帝需要认识一些身边人的愿望,另外一个则是这些小太监本身都是自己的亲信,圣上所有的消息他都会在第一时间得到,因此稳定成为本次魏忠贤整顿的重点。至于东厂方面,本来就已经按部就班的运作中了,魏忠贤自然不会在多加调整,给自己徒增麻烦,他只需要把要求做的严苛一些,让自己的手下更加认真负责起来,凭借他多年的经营,朝中大小事情都不会逃过他的耳目,至于如何上报给崇祯皇帝,那就是自己临机决断需要做的了。
未时(下午一点)在坤宁宫周皇后的住所匆匆吃过午饭的朱由检返回乾清宫,刚刚落座,魏忠贤和王承恩俩人就双双赶过来觐见皇上。
“宣。”朱由检喝了一口茶,对值守太监说道。
随即,魏忠贤和王承恩进殿叩首,拜见圣上。
“平身赐坐,”坐在书案后的崇祯皇帝抬头看着两个人,他们每个人的手上都拿着厚厚一沓折子。
“王伴伴,把你的折子拿过来,交于朕看。”身边站立的小太监旋即接过王承恩手中的折子,放在书案上。
朱由检扫了一眼书案上的折子,又看向魏忠贤说道:“厂公,你就先说说这次整顿的事宜吧。稍后再把折子给朕。”
“遵旨,”魏忠贤躬身施礼后,继续说道:“奴婢遵旨办理整顿后宫和东厂事宜,经过三天的忙碌,现已办理完毕,向圣上回禀。
首先,奉圣夫人客氏今天上午巳时已经出宫回乡,有亲近太监宫女各五名,随身伺候。随身携带先皇和圣上赏赐的金银珠宝等物品共计五车,”说到这儿,崇祯皇帝随口问了一句:“厂公,客氏携带的金银珠宝等物品总计有多少啊。”
“回圣上,时间匆忙,未及详细计算。”魏忠贤回答的同时,心中不由得一紧,难道圣上心思有变?
王承恩闻听此言也是暗暗吃惊,作为他们两个人非常清楚的知道,大明王朝这个时候已经有内外交困的问题出现了,而国库空虚,内怒不足,没钱是最真实的现状。
“哦,这样啊,朕还担心奉圣夫人以后用度不足,生活困顿,这样的事情出现,那先帝和朕都脸上无光啊,好,稍后王伴伴在从内怒拿出五十万两银子,骑快马带人给奉圣夫人尽快送去,以解朕忧。”崇祯皇帝淡淡的说完,看了一眼他们两个,王承恩赶紧起身跪倒施礼:“奴婢替奉圣夫人叩谢皇恩。”魏忠贤也急忙跪倒:“奴婢感恩圣上对奉圣夫人的恩宠,”
朱由检挥挥手说道:“好了,好了,都平身吧,王伴伴坐,厂公你接着说。”
“奴婢遵旨,”魏忠贤答道,“圣上,宫内内侍二十四衙门,十二监,四司,八局的主要官员经过奴婢的考核,尚可忠事,故此奴婢除了做点细微调整外,其他并未改变,只是副职都做了调整,配备好了齐全的人手,以备不时之需。至于圣上身边的伺候人员奴婢未加调整,只是把信王府的几位公公安排过来,陪伴圣上,明日即可参见值守。此举奴婢以为圣上身边的人员不应缩减,只有增加才对,这也是为更好的伺候圣上所想,因此奴婢大胆未做改变,请圣上恕罪。”
魏忠贤说完这句话,偷偷的看了一眼崇祯皇帝,他想知道这位皇帝对他这样的安排方式有何看法,可令他非常失望的是,崇祯皇帝面无任何表情,只是静静的看着他,意思是你接着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