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显君恩
五百人,五十桌,布置在武英殿上显得恰到好处,既不拥挤也不空旷。
朱由检虎步前移,面带微笑的他近距离查看每一位英武的士卒。
放眼看去,士卒们的脸上,没有几个是光滑的,绝大部分皆是坑坑娃娃,刀疤剑伤留在脸上的痕迹触目惊心。崇祯脸上的笑容逐渐凝固了,目睹鲜活将士们的强悍风采,他的内心深深的震撼了。
战争,战场,杀戮,鲜血,从来都是金戈铁马的厮杀,残酷而又铁血。
“将士们,大家辛苦了,朕今日得见诸位,深感惭愧。”被深深震撼了的朱由检,放弃了所谓的九五之尊,放下了天子威仪,紧握双拳,大声的对着现场的将士们说道。
片刻,殿内负责传声的军汉把朱由检的话在每个桌前都大声的复述一遍。
兴高采烈参加御宴的军卒们,看到他们的皇帝来到身边,都激动万分,正兴奋不已的时候,忽然听到皇上自责的话,他们都愣住了,一个个傻傻的站在哪里不知所措。
“圣上……”跟身后的曹文诏低声说了一句,想要劝阻。
朱由检摆摆手,回身看着身后跟随的几位将军,动情的说;“汝等为我大明,出生入死,百战余生,伤痕累累,劳苦功高啊。”
武英殿上,朱由检动情的声音通过大汉将军的传声在四处回响。
“胜则忘死难,败则斥三军,饷不足以养家,甲不足以护身,兵不足杀敌,训不足征战,残不足抚恤。每思于此,朕皆心忧如焚,将士们的忠勇朕亦时刻铭记在心。朕将改变陋习,安抚忠勇军卒,强健明军。”朱由检挥舞着紧握的拳头,做出了最后的决断。
片刻之后,五百将士握拳捶胸,泪流满面,跪地山呼,皇上的恩典,古朴的情感,在这一刻,化作了凝聚人心的呐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常言道,真话可贵,实话可亲。
此时朱由检的话语,没有矫揉造作,亲切而又自然,这真不是他刻意的宣传,而是目睹军卒们满是疤痕的面庞,感受到他们浑身散付出的铁血气势,说出的真心话,故而赢得了每一个人发自内心深处的感激。
鼓乐声起,心怀激荡的军卒刚刚站起身来,就看到王承恩指挥着几十个太监抬着上边裹着红布的箩筐走到每个桌子前。
放好以后,统一撤去筐上的红布,箩筐内白花花的银子出现在将士们的眼前。
皇上的赏银,每人二百两。
现场的每一个普通军卒,看到这么多的银子就在自己的眼前,这在他们心里的感受绝对是另外一种。
殿内顿时欢声雷动,更多的普通军卒,留下了眼泪。
刚刚的呐喊,那是精神上的需求,因为自古以来的文化传承;此刻的欢声雷动,更是物质上的需求,因为每一个人都需要生存。
军卒们拎着脑袋在军营里拼命厮杀为了什么,所谓忠君爱国,对于普普通通的军卒来说,实在是太遥远太模糊的概念,当兵吃粮,打仗为饷,这才是最基本的需求和动力。
明末的卫所,正常饷银每月一两五分,作为边军的他们每月军饷二两银子,在上官不克扣的情况下,这点银子勉强糊口度日。
现在,皇上一次性就赏赐了二百两纹银,这是他们十年不吃不喝才能拥有的财富,怎能不让人激动,又如何不令人振奋呢。
王承恩在给每一个军卒发赏银的时候,还不停念叨一句:“这是圣上从内帑中节省出来的,皇上不易啊。”
接过赏银,淳朴的军卒都热泪盈眶,使劲的点头。想想也是啊,自己效命沙场,东挡西杀已属不易,圣上支撑着大明社稷,想见更是何其艰难。
煽情需要恰倒好处,少则欠缺,过犹不及,作为一国之君,手里拥有各种资源,只需合理分配,收服人心仅仅在举手投足间。
“传膳……”
喜气洋洋中,欢声笑语间,皇帝赐宴终于开始了。
朱由检带领着曹文诏等将校返回前殿,分别落座,君臣共宴。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朱由检依然非常高兴的继续频频举杯,曹文诏等将校更是受宠若惊。
推杯换盏之后,朱由检微笑着对曹文诏说道:“曹将军,朕诏你入京,意欲提拔用之,将军善欲何处?”
朱由检的意思很明确了,朕叫你来,是要提拔重用你,你希望到你所擅长的什么地方去呢。
略一思索,曹文诏起身回道:“微臣领兵打仗之人,期依旧如愿。”
“嗯,这是自然,不过精兵何有?”
朱由检点点头,又接着发问。
明末之年,卫所疲废,军卒涣散,仅有辽东铁骑还算是精兵一部,曹文诏区区一个游击将军自然不敢染指,甘肃临洮自己所属的一部边军也是兵微将寡,“精兵何有?”圣上所问,直抵困境源头,曹文诏垂下了刚刚还扬着头。同桌的其他将校也都沉默不语,气氛有些沉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