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白袍军表现的机会来了。
安西王元树上书向梁武帝请命出征,有信心拿下北魏军事重镇-寿春,打开北魏的门户。看着元树的信心满怀,恰逢梁武帝正觉得朝廷也太需要一场胜利了,于是欣然同意。
同时,为了测试白袍军的战力,任命元树为主帅之外,再任命陈庆之为本次军事总管,率领白袍军及两万军队前去协助攻城,拿下寿春。
元树本是北魏皇族,因皇室内斗,在梁朝成立不久就归顺过来了,在这里一呆就快二十载,他有感武帝的厚待,总想做些事,来回报武帝。
元树长相英俊,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翩翩王爷,一直是个很有激情的人,对于领兵打仗有些狂热。经常向武帝请命上战场,他希望通过战场立攻,成为名震一方的大英雄!
寿春归北魏豫州刺史李宪所管辖,统兵五万,他随即派出长子李长均率军三万,前去迎敌。
李宪是一名老狐狸,当他知道梁朝派安西王元树和陈庆之前来攻城,立马打探到消息,此两人几乎没上过战场,陈庆之之前还在彭城大败一场,于是就想让儿子练练手,多积累经验,当然最重要的是战功。
李长均瘦瘦高高,有些病怏怏的,自视清高,脸上总是一副自以为是的神情,平时也总是拿着兵书训人。
他一直觉得兵书上的招数奇妙,可以轻易击败对手,想到这里就心痒痒。
这次终于等到机会,他带着三万人马来到寿春,却没有与寿春守军合兵一处,共同保卫寿春。
他来到寿春,处心积虑的,是该如何全歼敌军,来一场大胜证明自己,而不是如何守住寿春。
来到寿春附近后,就命士兵分别在两处建两座土城,两城和寿春互呈犄角之势,如果敌军攻其中的一座城,那么另外两座城就会前来接应,一起围而攻之,可以全歼。
看着自己的杰作,想到马上就能建功立业,李长均露出了自己的牙齿,得意的笑起来,来到寿春一边享受生活,一边等待好消息。
元树、陈庆之率军来到寿春附近,先安营扎寨,自己带着清风道人、宋景休和鱼天愍查看附近地形来。
看到寿春旁边,竟然还垒起两座土城,三座城呈三角形,应该是相互为犄角,相互保护。陈庆之不禁有些哑然失笑,这么古老的战法,竟也被搬出来,且就在眼前,这名主帅肯定就是一名书呆子了。
想到这,陈庆之心中不免多了几份胜算,于是,他回到营帐,坐在棋盘前,同清风道人下起围棋来,两人不时的讨论,针对魏军主帅是书呆子的性格,思考破城的计谋。
几局棋后,两人忽然抬头相视一笑,心中闪过两个字:有了。很快,陈庆之连同清风道人、宋景休和鱼天愍来到安西王元树营帐,几人听了陈庆之的计谋,觉得可行,只有元树嫌太麻烦了。
陈庆之就跟元树说:“王爷,我们如果直接攻城,一则伤亡太大,二则极有可能被包围,导致攻城失败,全军覆没,到时我们就对不起皇上了!
兵者,诡道也!他们虽有三座城,互成犄角,我们先佯攻一座城,其他的会过来救援,我们再诈败,每日复之,他们一则会疲之,二则会轻敌,届时,我们重兵攻城时,自不会有救援,我们就可破城,破城后,我们再装成溃兵,进入其他二城,擒住魏军主帅,三城皆可拿下。”
元树心里没底,但也没有更好的办法,遂同意了此计谋。于是,陈庆之带领大家把所有的细节推演了一遍,确认无误后,陈庆之就安排起各自的行动与目标。
为了防止历史重演,陈庆之派一小队军队保护好元树,哪里都不能去,只能在营帐中等候好消息。
次日上午,宋景休带着数千其他将士来到其中一座土城前,梁军所有人拼命叫骂着,嘴里不断喊着要攻城。
土城守军赶紧向梁军射箭,并让人赶紧通知其他两座城的人,赶紧过来支援。土城下,梁军被魏军射的抬不起头来,也上不了前,只有拼命举着盾,当另外两座城的守军都赶到后,梁军又吓得全部撤离。
首战轻松打败了梁军的攻击,李长均很是满意,得意洋洋给父亲发捷报。此时的他眼睛都快长到脑门上去了,也更加坚信自己的防守策略是正确的。
下午,鱼天愍又率军来到另外一座土城前,一边叫嚣着,一边喊着攻城。自然而然,守军叫来了其他两座城的军队,也是用射箭的方式阻止梁军攻城,梁军也是一哄而散。
就这样,梁军上午要攻一座城,下午还要攻另外一座土城,打完就跑,每天如此,反复折腾,后面其余两座城都懒得出兵救了。
到了清风道人算好的攻城之日,这一夜,暴雨如注,电闪雷鸣,宋景休率领五千白袍军攻打一座土城,魏军还以为又是不堪一击的,一个个慢腾腾的。不料,这次攻城速度极快,魏军赶忙射箭,可是发现箭差不多都射完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