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27年,也就是陈庆之带领白袍军回来修整几个月后,战功赫赫的大梁领军将军曹仲宗也闲不住,上报朝廷,准备进攻北魏涡阳,拿下这座军事重镇。
武帝准奏,再派同样闲不住的陈庆之带领白袍军前去支持。
曹仲宗是一员虎将,武艺高强,在武帝建立大梁后,投奔武帝,随武帝四出征战,平定叛乱,为大梁的稳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此人身形魁梧,满脸像钢针一样的胡子,四四方方的面孔,看上去不怒自威,一把长矛在手,罕逢对手。
曹仲宗领兵五万,再加上陈庆之的五千白袍军,又顺路让浔阳太守韦放带上两万兵马,军队共七万五千人,一同往涡阳杀去。
来到涡阳城前,曹仲宗也不废话,就准备攻城,陈庆之请求做先锋,从前门进攻,待他吸引魏军主要注意力之后,可让韦放从后面发起进攻,如果前门攻破后,也可以尽快打开城门,长驱直入。
曹仲宗点头同意了陈庆之,陈庆之随即带领清风道人、宋景休和鱼天愍涡阳城前察看位置和地形。
清风道人算出一个时辰后,从前门往城内攻,是顺风,且风力比较大。于是陈庆之下令白袍军一个时辰后,开始攻城。
在宋景休的指挥下,白袍军在安全距离内,先张弓一排排射向城墙之上,巨大顺风之下,守城之军死的死,伤的伤,余下之人根本抬不起头来,他们射出去的箭也到不了人家身前。
白袍军冲出数百人来到城墙下,拿出劲弩,绑上绳索,射向城墙,随之抓绳飞身而上,几个眨眼的工夫,数百名白袍军就悉数登上城墙,接着就杀向守军。
守军看见这些人如神兵天降,一下子就杀过来了,吓得魂飞魄散,不敢应战,转头就跑。涡阳太守王纬见守不住了,直接弃城而逃。
魏军群龙无首,失去了指挥,大部分将士直接向梁军投降,就这样,白袍军顺利就拿下涡阳。
北魏孝明帝前不久失去寿春、豫州等一大片城池,现在涡阳也被梁军攻下,顿时坐不住了,派出征南将军、常山王元昭带领五万骑兵、十万步兵共十五万军队前去阻击梁军,收复涡阳。
元昭乃北魏皇室宗室,足智多谋,久经沙场,打起仗来,胜多败少,领命后立即率军开拔。
元昭仔细的看完涡阳地图后,发现距离涡阳四十公里处,有一个叫驼涧的地方,地形险要,可以牵制涡阳,使其不能随意动弹。
于是,急命一万精锐骑兵为先锋,先梁军之前,抢占驼涧。魏军抢占驼涧后,陈庆之顿感不妙,于是向主帅曹仲宗请命出战,迎战魏军,占领驼涧,以保涡阳。
浔阳太守韦放认为不合时机,对方乃魏军精锐骑兵,有备而来,士气正旺,且已到达驼涧,占据有利地形,如果贸然出击,极有可能战败,到时会影响全军士气,不如我们以逸待劳,等魏军过来攻城,再一举击溃。
陈庆之继续道:“魏军长途跋涉,远道而来,已是疲惫之师,驼涧距离涡阳尚远,故必对我们不存戒心;现在过来的仅是先锋,后面大部分尚未集结,魏军此次重兵出击,定有骄敌之心;在魏军先锋营寨处,有一处密林,我们埋伏于此,等到夜深,魏军休息时,我们再出其不意,攻打营寨,必定大获全胜,就可以挫其锐气,已扬我军士气。此次攻打,各位如有疑虑,就让我带兵前去。”
众人听闻陈庆之如此之说,也均无话可说,曹仲宗随即便同意了陈庆之的作战方案。
于是,陈庆之仅带二百白袍军悄悄潜入魏军营寨旁边的密林,以草皮裹身,潜伏其中。
待到深夜,白袍军先以火箭射之,不一会儿,魏军营寨火光四起,白袍军见状,随机杀进营寨,如砍瓜切菜,魏军一下子被杀的抱头鼠窜,死伤惨重。
陈庆之大败魏军先锋后,担心后面的大军赶到,他们仅有二百人,很容易被围歼,于是也就放弃防守驼涧,回到涡阳。
元昭得知先锋部队大败,大怒,带领大军很快抵达驼涧,见无人,又迅速前去把涡阳团团围住。
次日,魏军就发起挑战,出来一位将军举着双锤,在城门下叫骂,宋景休听不下去,请命出战,曹仲宗随即许可。
涡阳城门一开,宋景休一手抓着缰绳骑马,一手握着长枪,腰间别着宝剑,一身白衣白袍,怒吼着杀向叫骂的魏将。两人见面,分外眼红,也不废话,立马厮杀起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