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西游记的剧本吗?取经途中那个任劳任怨的沙师弟原本是天宫的卷帘大将,因犯错被玉帝贬下凡尘,后来取得七十二部真经之后才
重新回到神位。
那现在他成为了大佛寺的住持,是什么意思?
按理说,这个奇葩的中土大陆,原住民的身份虽然改变了,但他们的命运还是一成不变的。就像吕不韦成为了掌柜,依旧会看中萧寒的身份,重现“奇货可居”的故事一样,萧寒听闻铁狮子落水,马上就可以制定详细的打捞计划,也是因为他熟知历史的进程。
花木兰会不会代父从军?
会不会有个人三请樊梨花?
沙和尚会西天取经吗?
……
萧寒看着面前的老和尚,一时间感慨万千。
“大和尚,你来此凑热闹,可是身不由己?”萧寒有些打趣地开口了。
“哈哈!”老和尚哈哈大笑,有些明白萧寒是在取笑他,也不恼怒,“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老和尚摇头晃脑,有些吟诗诵句的意思。萧寒心道有趣,西游记里的沙和尚嘴拙手勤,想不到面前的这个住持却词锋犀利,禅语佛句张口就来。他的意思萧寒明白,大师并没有把这些俗事放在心上,要不是住持身份的束缚,他早就抽身而去了。
“呵呵,沙和尚深明禅理,萧寒很是佩服——小子有一事不明,还请大和尚解惑!”
大师把名号看做身外之物,着破衣,穿草鞋,自称“老和尚”。萧寒也不矫情,和大师平辈论交,你来我往,视附近万千俗人于无物。两人都是少见的妙人雅士,有些惺惺相惜的意思。
“哈哈,萧小子请讲!”
“老和尚和小和尚下山化斋,适遇一妇人望江兴叹。江水湍急,妇人羞涩,老和尚俯身背妇人过江。许久之后,小和尚依旧面红耳赤心慌慌,老和尚道:我已放下,为何你依旧没有放下?——请问老和尚,这美色也好,俗事也好,你真的放下了?”
老和尚脸色一紧,讪讪地说不出话来。故事简单,禅理却不简单,萧寒的故事里,妇人化作了这尘世间的俗事羁绊,老和尚视这美色如“尘埃”,偏偏却和小和尚一般念念不忘,徒增可笑。萧寒原本是借故事取笑老和尚,毕竟出家人视美人如红粉骷髅,哪知一个简单的问题问得老和尚说不出话来?
“有稚子二童,在庭院里争吵。一说‘柳随风起,明月不移,故曰风动’,一说‘根深叶茂,玉兔东升,乃是月动!’,再问老和尚,这河畔星稀,月上柳梢头,是风动还是月动?”萧寒乘胜追击,有些咄咄逼人地问道。
江南之地,文风鼎盛,市井间也常有落第士子说书解字,也有佛家大师开坛传经论道,因此萧寒借故事说佛理的做法也没有出乎大家的意料。相反的,萧寒的问题刚刚出口,周围的众人就议论纷纷起来了——
“柳随风起,当然是风动啊!”
“错,柳树根本就没有动,那是明月东升,是月动!”
“我看风和月都在动!”
是风动,还是月动?老和尚心里激起了惊涛骇浪,他不知道,平日里这么简单的一个现象却又如此深的禅理。柳随风动,自然是风在动,玉兔东升,明月也在动。但放眼望去,柳在河堤畔,月在聊梢头,风月无影,根本就是动也没有动!
动耶?
静也!
老和尚颌首变色,不敢作答。萧寒点点头,笑着开口了——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此时不关风与月,在乎人心也!——老和尚,风未动,月未动,只是你的心动了!竹不留声,谈不留影,才是得道高僧!”
何为修道?一千个修士有一千个答案。老和尚的修道之路,乃是佛家大道,讲究众生平等,普度众生。但他一直以来游离于众生之外,把自己当做高于众生的修道士,所以修为一直以来寸步难进,不得突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