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芸在会议室内,详细介绍着有关,“薪金储蓄”制度的好处。
周围的财务室员工大多认真听讲。
吴用对此并不太感冒。
或许对于很多轧钢厂的工友来说。
“薪金储蓄制度”是一个新鲜事。
每月上交一部分的工资,遇到困难的时候就能借贷一些工资出来用于解决燃眉之急。
而且也没有利息,当真是两全其美的办法。
但是在吴用看起来。
红星轧钢厂数百号员工,都贡献几块钱,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这薪金储蓄就能累积到数千元,乃至上万元。
对于平均工资一个月几十块的工人来说。
一千块他们都不敢想。
一万块更是做梦都不会考虑的事情。
要是薪金储蓄制度实施,那么短暂而言,杨厂长很可能变相的成为这个时代下,罕见的“万元户”。
吴用也深知钱财基数的重要性。
或许你用一块钱,去赚一百块,甚至一千块非常难。
但是要是想用一万块,去赚两万块并非什么难事。
基数足够庞大,每一次的翻倍收入,对于个体而言都是望尘莫及的。
“吴用你在想些什么?”
刘芸看着吴用心不在焉的样子皱了皱眉开口道:
“咱们轧钢厂的杨厂长对于这一次的‘薪资储蓄’的推广以及宣传十分重视。
虽然厂长没有明确表示。
但落实和实践这一项目的推广也是我们财务部经手。
你是新员工,来我们轧钢厂的时间也不长。
也是最能够发现问题的关键期。
对于这“薪资储蓄”制度,你怎么看?”
吴用看着刘芸,他听懂对方话语中隐藏的意思了。
刘芸看似表面上询问自己对于“薪金储蓄”制度的看法,实则上是打算做最后收尾工作。
如果自己表现得毫无意义,说不定这“棘手”的工作会落得自己身上。
“不!我不太看好这一份‘薪资储蓄’制度的推广。”
刘芸正打算收拾文件转交给吴用的动作顿了顿。
财务室的大部分职工也都诧异地打量着这个新来的工友。
在红星轧钢厂内,虽然没有城里单位阿谀奉承的风气。
但是轧钢厂在这大环境的风气下也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官僚做派。
车间主任,各个管理部门负责人,下发安排的工作。
大多是毫无意义地推进,没有人,也不太会有人主动提出反对意见。
像是吴用这么明确拒绝上级工作安排亦或者领导建设性提议的年轻人,更是少之又少。
看着周围工友大多不可置信的样子,吴用也清楚,刚刚自己明目张胆地表达反对意见,有些冒失。
不过吴用并不担心。
反而这一切都尽在他计划当中。
红星轧钢厂怎么说也和未来的编制工作相近。
一旦成为轧钢厂的工人,如果不是身体出现不能工作的毛病,亦或者是触犯了工厂的纪律管理。
只要老老实实工作,这个工厂是可以一直做到退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