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9月一项生育政策被定为基本国策,同年12月写入宪法。主要内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这一基本国策自制订以来,对中国的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1985年3月底响水湾的谢庆芳诞下一名男婴,取名志强。苏云高兴地像个孩子,看着月子里的媳妇,苏云满眼的感激,望着这个比自己小六岁的女孩子,一下成为了母亲,一股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
当谢庆芳抱着自己的孩子,目光一下子温柔了许多。“哎呀,咋这么黑啊,这以后能找到媳妇吗?”
婆婆培芸笑道:“古话说男才女貌,男娃要的是本事,长得好看有什么用?又不能当饭吃。”
“那长得丑也不能当饭吃啊。”谢庆芳看着怀里这个大胖小子一脸的嫌弃。
“那就要看你们教给他多少本事了。”公公也掺和着说道。
那个年代好多人都是在乡里卫生所生孩子,有一定的风险,但大多数都是老一辈接生婆帮忙去做这些助产护理,在往后的许多年里,由于接生婆的文化水平自带一些风险以及一些不科学的传统陋习,接生婆这一行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苏云蹲在产房的地下,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媳妇埋怨他,早上居然吃那么多饭。
苏云笑着道:“我吃那么多,是怕万一出什么事,我好跑路找人啊,你看,我秋鞋都换上了,不出半小时我就能从乡里跑到杨家营镇上。”
谢庆芳一边忍者身上的疼痛,一边看着这个缺心眼的男人在地下不知所措走来走去又帮不上忙的样子,心里一下暖和了许多。
一周后,谢庆芳被接回了家里,婆婆伺候月子让她特别不得劲,因为这边跟她们那边有很大的风俗差异,自己要这样做,婆婆都当耳旁风,以为她什么都不懂,严格按照这边的风俗来做,这让谢庆芳很是不满,月子里婆媳俩又大吵了一架。
后来还是苏云亲自伺候月子里的媳妇,话说女人月子里脾气是非常古怪的,苏云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可能是一下子由妻子的角色转变为母亲的缘故吧,心里或多或少有些不适应,再加上初为人母,好多状况都是从父母辈那里口口相传来的经验之谈,真到自己处理的时候,又有诸多不同,好多女性再生完孩子后性情都会来个大转变。
等到满月的时候,谢庆芳看着儿子好似也没有那么黑的时候,脸上才露出欣慰的笑容,婆婆培芸因为给大儿子媳妇伺候过月子,对这个异地来的儿媳不满自己这套育儿经颇为生气,认为他们这样养孩子迟早要出问题。因此婆媳俩的矛盾又加深了。
而谢庆芳认为,自己的孩子一定要自己亲自带,不能让公婆插手,那样孩子容易过分溺爱,养成一些不好的毛病。后来婆婆也不在插手,他们两口子的事一概不再过问。
满月后,苏云跑去上峪乡拉着老舅叶正清打听信用社贷款的事情,叶正清问他要贷多少,他说打算一千,叶正清笑道,一千现在不顶事,你没有名头,人家也不会贷给你的。苏云着急的问道那该咋办。叶正清说你应该想个名头比如你要明确告诉人家你要贷款做什么。
苏云在老舅的办公室里,思忖良久,写了各种材料,交给老舅一看,老舅点点头道:“嗯,写的不错,不过把一千改成两千吧,太少不顶事,太多人家不愿意。”然后老舅又问他攒了多少钱啊就要买拖拉机。苏云愁道:“也不多,这点钱也不够,自己还要回去抓借点呢。”
从信用社出来老舅提醒道:“村里那辆拖拉机是集体的东西,当初包产到户时候,没有个人能买得起,现在你看看能自己买不,一是那个能当二手的买,另外一个是那些钱还可以作为集体财产,转移到乡政府。”
“对啊,村里那台拖拉机还好好的,就是这价格……”苏云苦笑道。
“这个你放心,回头我跟贺胜军说一声,应该没人跟你争这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