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继续放炸弹,道:“王爷,这种数字,目前还没传人中国,无人懂得,一方面咱们可以授以商队秘密记账;另一方面,还可以当密码来使用……”
李清又演示了一番以书籍为密码本的密码方式,点明不同的人,要以不用的书籍为密码本,预防密谍被捕后,暴露了密码本而被一窝打尽。
朱棣和僧道衍都拍案叫绝,以这样的密码传递信息,信息即使缴获,除非密谍叛变供出密码本,要不任谁都是一头无水。
等朱棣平静下来,李清沉吟了一阵,道:“王爷,小侄有个建议,望王爷考虑一番。”
“钜子请说”
朱棣已经对李清的建议已经不敢轻视。
“王爷,皇宫有内库,小侄以为,商团目前所获利,可全部作为公需支出,将来事成后,王府当以二成五为王爷私库收益,余六成,作再投入所需资金公积,同时可用作将来对为商团做出大贡献者的激励。”
李清希望能通过这些操作,让朱棣能有公私的概念,将来当皇帝后还能保持商团的独立性。
朱棣想了想道:“此事要不直接交由钜子负责?”
事已至此,朱棣能体会出李清是真心要和他共进退的,以李清表现出的见识、墨家钜子的身份,朱棣已经不把他当普通少年来看。
用人不疑,既然这些东西都是李清提供,他相信李清会比他更适合操作。
李清考虑了一下,道:“王爷,目前小侄的重点还是应放在新式火枪火药上,商团的事,小侄可以给王爷做个计划书,具体操作由王爷安排执行,王爷觉得如何?”
目前的商团赚钱应该是副业,以商团刺探情报才是主业,间谍人员安排这种事,李清觉得还是能远离最好远离。
朱棣琢磨一会,颔首道:“行,那就按钜子所说的安排。”
大致方向就这样基本敲定。
三人都彼为兴奋,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又详细说讨论了一些应该注意的细节,看着已经夜深,差不多要散会时。
李清深吸一口气,突然毅然道:“王爷,敝派先辈有言: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一个国家要兴旺,社会要繁荣,农、工、商的发展,应是缺一不可。”
“小侄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当今陛下以儒家理论来重定的士农工商军贱籍等民籍之策及路引制度,是把中国当囚牢、百姓为囚犯。陛下的蓝图无非就是:自给自足、小国寡民,自此天下太平。”
“但陛下应该没想过,天下安稳后,人口是爆发式增长的,朝堂的官位是有限的,田地是有限的,工匠们的活也是有限的,到时增长出来的士族人口谁来供养?无地可种的人怎么办?无工活可做的人怎么办?何况天下从来不会是风调雨顺的,干旱雨涝等天灾随时会有,到时大量无饭可吃的人口怎么办?”
“以前宋之富仍不能解决三冗问题,将来朝堂如何解决?”
“王爷,四民之策实是儒家对华夏最大毒害,是华夏一千多年来一次又一次受轮回之苦的根源。是儒家这些所谓的士大夫,他们为了压榨百姓,享受权力,而名正名顺的以四民之策来让百姓供养士大夫。”
“请王爷仔细想想,这些士大夫什么时候为国家做过贡献?粮食是农民种出来的,刀剑枪炮是工匠们研究打造出来的,守土拓疆的是军人,城里的一切都是商人冒险从各地运输过来的。这些人才是华夏的脊梁。”
“不否认,儒家士大夫们以儒学武装了智慧,一定程度上在国家的运行中调控了资源的配置,但那是因为他们垄断了知识,以四民之策来阻止别人获取知识。”
“古之儒学,至少还是讲君子六艺的,看看汉朝以来的儒学?射、御、数何在?为了愚昧百姓,竟弄出了什么智者劳心的荒唐论来,以至前宋书生基本上都是手无缚鸡之力之辈,这样的人治理朝堂,就不奇怪为何会做出三改黄河道。”
“王爷,家师在北方才隐居五六年,就找到了对北之策。”
“一千多年来,儒家多少衮衮儒家诸公把持了朝堂,结果呢?北方之患千年来都没任何改变。”
“北方是灭族了不少,但我华夏子民死的难道比北方异族少吗?”
“前宋黄河改道之策,一个拍脑袋想出来的荒唐之策,竟得三朝皇帝支持,要三改其道,至我河北千里泛黄,无数良田被毁,百姓逃荒,萧条无人烟,流毒至今。”
“水往低处流,这么简单一个最基本的常识,前宋东华门唱名好男儿们为何就无人懂?说穿了其实很简单,那些唱名的好男儿们,他们眼里只有四书五经,他们所想的施政措施,都只是自己想当然想出来的,都是纸上谈兵,是没有任何实践检查的。”
“敝派有一句格言:实践是检查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所有墨家子弟都必须奉行的,这才有墨家躬身力行,创造出了无数的先进技术。”
“学问指导实践,实践检查学问,这才能真正创造出有用之学问,而不是诸多学派千百年来,坐而论道,实则为空谈,对百姓,对国家无一文之利。”
李清激动道:“敢问王爷,当皇帝是为了什么?”
没等朱棣回答,李清继续道:“当皇帝难道是为了享受酒池肉林吗?还是为了坐在上面那个位置接受众人的跪拜?还是为了随便砍掉那个看不顺眼的人的脑袋?”
“秦汉以来,有几个皇帝明白,皇帝其实就是责任,是引导者。”
“王爷,小侄给您画出过世界地图,无数的强族在我们这方世界林立着,当皇帝为了权势继续以儒家那套来愚昧百姓时,王爷,您觉得,没有儒家的极西之国,没有四民之分的他们,地位崇高的工匠们将来研究出了射程五百步的火枪、射程千步的大炮后,他们会不会驾着自动奔走的铁甲巨船来掠夺我华夏?”
“大概一百年前,极西之国一个叫马可波罗的人,在北平住了数年,然后一路南下杭州、扬州、泉州,甚至远渡倭国,您知道他回到极西之后,是怎么描述华夏之地的吗?他在他的书中描述,华夏是个有着无穷无尽的财富,有着吃不完的粮食的国度。”
“敝派先辈发现这本书在极西流行后,想阻碍已经来不及了,先辈们和那些听过书内容的接触过,您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吗?几乎所有听过书内容的,都在以狂热的神态表达想要来我华夏。”
“每个民族都在这个世界求生存着,都在希望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发展自身种族,这是人的本能。”
“王爷多少北征鞑子,应该知道,北方游牧之所以南下,多数原因是因为天灾需要南下掠夺我华夏钱粮求活。”
“蒙古从前宋学会火药后,蒙古铁骑踏遍了几乎整个东西方,要把世界变成蒙古的牧场。”
“一切都是为了得到自身发展需要的利益。”
“自从极西得到蒙古传过去的火药后,极西就流行了一句话:真理在枪炮射程之内,谁掌握了最远射程的枪炮,谁就掌握了真理。”
“家师同样预测,将来是火枪与火炮的天下,所有的道理都将由火枪和火炮来决定对错。”
“小侄在此大放厥词,就是希望王爷将来获得新式火药、火枪,获得数不尽的钱财后,王爷能正视、善待为王爷做贡献的百工、商人、军士,他们才应该是一个国家的脊梁。”
“不否认儒家的锦绣文章丰富了我们精神生活,但世界不独华夏一国,我们还需要农民来产出粮食来养活我们,需要百工来创造先进的兵器来武装我们,需要军人去守四方,需要商人去冒险为我们运输各种所需。”
“小侄希望天下各种声音都敢出言,各种理论都能蓬发,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不再局限于佛道儒。”
“每一个为华夏的强大做出贡献的人,都应该是平等而伟大的。”
“同是华夏血裔,没有谁是先天高贵的,小侄大逆不道说句,听家师说,陛下年幼时都是给人放羊长大的,陛下以微末之身,成天下至尊后,为何就要重定三六九等的四民之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