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俊河出门放了鞭炮,和他那几个伙计满巷子扔二踢脚。杨老汉在灶房炒热菜,会会已经烧了锅热水,给家里的热水壶都灌满开水,现在正在给家人煮饺子。杨楠珂像个虾米一样躺在被窝,含着橘子,等妈妈来处理他尿湿的被褥。
拌了一个凉菜,杨老汉还想和儿子小酌两杯,炒了一个炒菜,炖了一个熬菜,再煮几碗饺子,年初一这顿饭可不能将就。吃完饭,他们就要去拜年了,最开心的是杨楠珂,因为今天会有很多爷爷奶奶给他压岁钱。
杨家村八成都是自家人。
很多年以前,有一个夫妻带着三个孩子,来到林子边缘开荒平地,砍树做梁,积土做墙,垒了两间土房,开始自给自足的生活。三个孩子娶亲,生子,日子一天一天地熬。老两口去世的时候,这里已经有了二三十人。百年之后的今天,曾经那三个孩子的后代,填满了五条巷子。村子里八成人家是本家,所以今天经常会看到,一个五六岁的孩童,直呼某位拄拐的老汉姓名,也不算失礼。
剩下的两成,是五十年前,忽然有一天,十几个说着河南话的人奄奄一息倒在村口。村里人善良,给了口热饭救活了,便一直留在村里,成了村里的异姓。但后来互相联姻,谁家都有某一代人是村里的本家。
早上吃完饭,村长建民早早跑到村部广播室,今天秦腔戏要放一整天。
杨老汉扫干净屋子,收拾干净桌子,放上一盘馓子麻叶,一盘水果硬糖,一盘花生瓜子。兜里装满了崭新的毛票,跷着二郎腿坐在屋里,跟着秦腔鼓点的节奏拍打膝盖,满脸幸福,等本家晚辈来拜年。
俊河和会会穿戴一新,牵着杨楠珂出门了。别人都是把孩子放在中间,俊河是一手牵着儿子,一手牵着媳妇。他们先去二队巷里杨林家,给家里杨周氏拜年。杨周氏是俊河的奶奶,杨楠珂得叫姥姥,杨老汉媳妇去世以后,大儿子家腾不出人手照顾她,就一直跟着二儿子杨林生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