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着众人嬉闹一团,楚湘只是觉得这狂欢氛围与己格格不入,悄悄地退出了宴席,他走在空旷的赤霞学府中,渐渐远离喧嚣。此时夜已深,皓月当空下,四野空旷,万物寂籁,他长长的呼出胸中浊气,只觉天清地爽。行至嘉兴南湖畔,但见湖面烟波粼粼,浩浩缈缈,待了一会,便觉心神舒畅无比。
楚湘随即盘坐湖畔,修炼起‘玉蟾功’,功行九转,忽然忆起日间观看的‘两仪剑法’,据尹克西讲述,‘两仪剑法’是源自昆仑山中的昆仑派看家本领。昆仑派楚湘也有所闻,但其少在中原活动,楚湘对其详细并不了解。这‘两仪剑法’本身剑招并不难练,但需要精通四象八卦的变通,不断变换招式组合才能显现莫测威力,否则单凭那几个基本招式只能说是江湖二、三流剑法,算不得高明。
楚湘对于易理十分熟稔,修炼‘两仪剑法’的最大难题引刃而解,回想起日间所悟的招式,随手拾起一段枯枝,自“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一路推演到“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六十四番变化全部推演完毕,楚湘抹了一把汗水,微微喘息,只觉‘两仪剑法’博大精深,以卦象推演的剑招精妙,但缺陷就是施展剑法需要精通易理,这就不是人人都学得会,以洪凌波为例,她资质并不算愚笨,但无论如何也不能将易理悟的透彻,所以想要将‘两仪剑法’在庄内全盘推广恐怕十分困难。
楚湘将‘两仪剑法’再次演练一遍,心中又有所悟:既然剑招胜在组合变幻无常,义父比我更精通易理,且熟读道书,通晓万物变幻之理。而师傅又精通剑道,合他二人之能定可将这些剑招化繁为简,创出一套我赤霞山庄独有的剑法。
想到这里,心中不免欢喜,虽然已至深夜,但兴致不减,当下又将颇有印象的‘寒冰绵掌’细细的回味一番,越想越觉得这套掌法不凡,于是在内体模拟着寒气运行路线,以习自李莫愁的‘赤炼神掌’招式施展出来,但见周身皆为掌风笼罩,寒意凛冽,威力颇大。
楚湘反复演练几番,察觉到体内寒气聚集在经脉,翻腾鼓捣,让人难以忍受,于是席地而坐,运转起玉蟾功,将这寒气反复冲磨化去,心道:当日施展‘寒冰绵掌’的摩尼教好手气色甚差,想来是修炼这寒气以至于经脉受损而至,如此看来‘寒冰绵掌’既能伤人,却也伤己,不过若能将寒气内息的缺陷给补掉,我赤霞山庄的实力又将再添一分。
楚湘觉得天下武学同出一源,其他门派的武功,只要觉得合适,便拿来为己所用,也不觉得学习别家门派的武功是犯了武林大忌,其他门派若是上门讨说法,自然纠缠不清,到头来还是比谁的拳头硬而已。
第二日,楚湘将自己夜间所悟向李莫愁、潇湘子详细讲述,二人听后均觉得大有道理,于是将抢自摩尼教的武学秘籍一一详细参阅,将其整理归纳,充实赤霞武学。一连几日,二人日夜参悟秘籍,反复比较、推演,饶是二人为一流高手,也耗费了诸多精力。最大的成果,就是整理出一套剑法,其中融合了昆仑的‘两仪剑法’、李莫愁的‘夺命十三剑’,以及摩尼教搜罗的一些江湖上二、三流剑法如‘泰山剑法’‘衡山剑法’‘雷震剑法’‘三才剑’之类的不一而足。
李莫愁将这路剑法施展出来,楚湘瞧去只觉得这剑法既不似‘两仪剑法’那般繁琐,又不似‘夺命十三剑’那般狠戾。由李莫愁施展出来反而有一种行云流水般畅通感,虽简洁明快但精妙之处更甚二者总和,潇湘子虽然不用剑,但武学道理触类旁通,于自己也有裨益。
潇湘子也在一旁笑眯眯的观看,他看的却不是剑法,而是李莫愁那曼妙的身姿,李莫愁早就瞧见潇湘子那眼神,心中微觉有气。潇湘子见二人都怪异的看着自己,便随意点评剑法一番,扯开话题。
自创武学本是件了不起的事,李莫愁、潇湘子对有此成就,均是大为得意。众人一合计,取这新创剑法的行云流水之意,命名为‘云水剑诀’。
潇湘子本来还从‘两仪剑法’中悟出一套剑阵,但想法不甚成熟,只是表示未来将慢慢打磨参悟,争取在两年内将之完善。
三人又将‘云水剑诀’分为整理为初、中、高三个阶段,初级剑诀通俗简单,但只有十几个剑招,只要是赤霞山庄之人皆可修习,中等则威力翻番,需要有一定的门派地位以及武功根基,至于高阶则需要为赤霞山庄立有大功劳方有资格研习。
‘云水剑诀’初创,仍有许多瑕疵需要补齐,这就不是几人闭门造车能成的,需要与高手过招,不断实战演练才能明悟,好在赤霞山庄人才济济,有大把的时间和人来完善。
至于‘寒冰绵掌’,潇湘子表示必须有阳刚内功辅助才能免除寒气侵扰,这可难倒了众人,天下武功招式千千万万,但内功却少之又少,高明的更是罕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