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高三了。
传说中地狱般的高三终于来临。
学习上,我调整了思路:无论如何,都要将英语提上去。英语考不及格,还想考大学,我心想,连门也没有,窗户也没有啊!只是心里很打鼓,稍稍有了点进步,每次只能考五十多分的英语,在短短一年时间内,真能提到及格九十分吗?我想起张超当初学英语劲头,想起当初英语水平跟我差不多的颜颖,已经将英语提到七八十分,而且我们俩总成绩最大差距就是在英语上体现出来的。不试试怎么知道,能提多少就提多少,尽力而为吧,我安慰自己。
于是,我拼命学起英语。
大巧若拙。我给自己学英语制定了最笨的法子:英语字母不知多少个,那就从头学,单词是语言基础,那就从这个基本入手,把每篇文章遇到的不会的单词,全都查一遍,直到弄懂整篇文章。刚开始,我连“he、his、she”都分不清,弄不懂,查;一篇短文,查下来,满目都是我标记的汉语。渐渐的,一些单词查了几遍,有了印象,慢慢的常见的单词就不需要再查了。我想起老师说过,考试时候每篇文章中都会有不认识单词,没关系,根据上下文猜,还有带着问题去阅读,回到文章找答案……后来我果然能做对一些题目了。
英语课堂上,我尽力听着“假洋鬼子”老师讲的语法,一些语法好像大概也能听懂了。英语上有了点突破,可我忽然发现,曾经骄傲的优势学科,化学,竟然不再让我那样骄傲了。化学老师依然是我喜欢的那个年轻老师。化学也没有新课,只有复习,做练习题,可我赫然发现,高三的化学试题,并不像过去那样简单,每道化学题用到的知识繁杂而零碎,自以为化学学得很好,可遇到综合性题目,再次束手无策。现在我的化学成绩能考七十分就很不错了,有时甚至在及格线上徘徊。这跟初中数学情况很相似。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我分析原因,猛然想起初中孟老师离别时的寄语,他说学习要夯实基础,扎扎实实学好每个知识点,以前我的化学成绩看起来很好,可那是对于每个分散知识点而言,自己其实并没沉下心来,深入研究和认真总结,或许另外还有个重要原因,自己脑袋太笨了,在综合性题目面前,自己智商高低就暴露无遗了……
数学成绩倒是没有怎么退步。物理也换了老师,成绩似乎有点“起死回生”意思。剩下的科目,比如语文和生物,平静得像一潭死水。
高三试卷,一张,一张,一张,如雪花漫天飞舞飘落下来,往往上次雪花还没化掉,又卷起了新的雪花。每天,每科,若不发几张试卷,好像就没法过了。高三的日子,特别累,也特别压抑。无数个晚自习后的夜晚,我独自走出独属高三的教学楼,看到身后教室闪烁的灯光,感到满身疲惫,无数个时刻,都感觉自己快要撑不下去了。
与我貌合神离的张行光终于辍学了。每个难熬的想念家的周六和周末,我唯一寄托,便是在发小刘凯周末回校时候,去他宿舍,向他打听家乡的变化。其实,家乡能有什么变化呢。可后来刘凯也辍学了。他的辍学倒是在我意料之中。
在我上高二,刘凯上初二时,他就不怎么学习了,上课睡觉,打架,后来又迷上了游戏,开始逃课上网。他生活费花完了,便常常向我借钱,借了还,还了借,慢慢的借多还少。我去他宿舍时,他舍友对我说,刘凯怎样聪明,在初一时成绩如何棒,现在一个星期没几天待在宿舍,已经毁了云云。很多时候,我都想劝劝刘凯,可话到嘴边又生生咽下去,自己还像当初对司彦帅那般笃信,人各有志,能够劝他的只有他自己,每每借钱给他后,剩下的只有无限痛惜。
刘凯的聪明一点也不亚于当初司彦帅,甚至更甚。小时候,我们一块无论打牌还是做游戏,没人能赢得了他。常常的事儿是,李林教给他一个新游戏,转眼功夫他就学会了,还把李林打得落花流水。后来刘鹏向我说过这样一件事儿,有次,他俩去县城玩,路边遇到两个老头下象棋,刘凯站在旁边,一言不发地看,看了将近一个下午。刘鹏怎么催他都不走。后来那两位老头问他,是不是会下,会下就来一盘?刘凯口说不会,却坐下来跟其中一个老头摆上棋盘了。
结果,一盘棋下来,那老头输了,又一盘,老头还是输。后来换了另个老头,结果还是败给了刘凯。最后那两个老头都竖起了大拇指,叹息着,收了棋盘,拍了拍屁股,头也不回地走了。
刘凯在初一马马虎虎学习之后,到了初二寒假回来,便揣了两个苹果四,一个是崭新的,一个七八成新的。那时高中一个班有手机同学,也不过七八个,都是国产机械键盘那种,那已经很了不起了。刘凯说,那两个手机都是姑姑送给他的。有了这两个名牌手机,他就拽得二五八万似的,没心思学习,跟同学打架,上网……
我知道刘凯辍学只是时间问题。这个世界就是如此戏谑,真正聪明的人,往往坐不住冷板凳。刘凯走后,我仿佛跟家乡断了联系。高三生活更加孤独与寂寞。
教室后面黑板上,已经写出了高考倒计时。我看到那三百多天的倒计时,刚开始还有些忍不住发笑,这也忒早点了吧。可一天天忙碌下来,数字一天天变少,恍然之间就变成了两位数,高考的紧张慢慢铺展开来,就像慢慢扯紧了的弦。
物理、化学和生物,已经以理综形式呈现了。物理在电路那部分依然很差,化学跌跌撞撞还算凑合,生物也还可以。可做理综试卷时,却有个很大问题,时间不够用,大大不够用!做起来非常吃力。或许还是因为自己学得差吧。
英语还在进步中,练习试卷能考个五六十分样子,能不能在高考时考及格依旧没底。语文一层不变得无可再说。算来算去,只有数学,我还能拿得出手。总成绩在五百分上下,上的时候少,下的时候居多,一本大学想也不用想,三本似乎还有希望,可学费又太贵,听说每年只学费就要交一万多,所以我的最低目标是二本大学。只是,根据往年经验,二本院校也要五百四十多分,就算几年分数线会下降,也要五百二三十分吧?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还能不能提上二三十分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