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我想自己创业不能像父亲那样,好大喜功,小生意看不眼里去,大生意却又缺乏资金和人脉,最后创业总停留在口头上。无论做什么,开头能维持温饱就成,一步步来嘛。在一定高度上,才能看到更高层次商机。先搞起来。不行再改行嘛。
可要搞什么呢?下班后我把自己关在宿舍,上网浏览新闻,绞尽脑汁想商机。想了又想,对于我们家这样一穷二白家庭,刚开始只能做点投资不大生意。做网商?现在做网商已很难了,并不像过去,随便卖点东西都能赚钱,但也要看卖什么,特别商品竞争就很小,何况网店这玩意,买的人越多,往后越有人买,这大概就是从众心理——找个下单多的商家买,即便上当,也不止自己嘛。卖什么东西呢,这时马云正兴致勃勃大搞农村淘宝,想借助他声势,卖与之相关产品,并且这块还是自己熟悉的,于是研究来研究去,将目标定在当时正流行的枣夹核桃上——核桃和枣子成本都不太高,可枣夹核桃在超市里就贵得离谱了,很多超市还缺货,而且我们那山上已大面积种植核桃,只需买来枣子就可以了,既可以在线销售,也可以送超市。
表弟也大学毕业了,因为他女朋友考上了我曾经调剂的湘潭大学研究生,他也便跟着南下广东。表弟在那边待了半年多,在某家小公司做钣金设计,工作没有起色,后来爱情也亮了红灯,于是我失意回到市里时,他也黯然回到他大学所在地济南。
我们俩故事时惊人相似。我们俩交流后,创业想法也惊人一致。一拍即合,我们俩研究起枣夹核桃了。
那时我们俩大体分工是,我研究网上运行模式,毕竟自己这块比他熟悉,而且已开通淘宝网店,现在正着手搞活网店攻略。而表弟研究线下销售。很有意思是,这时我们俩思路出现了严重分歧,我基于现实考虑这次创业着落点是小生意,而表弟向来敢想敢干,想要成立正规食品公司。这就应了那句话,买卖好做,伙计难搁。然后我们俩各自研究起来。
后来我们俩都同时发现了个很重要问题,简直是致命问题——无论线上还是线下销售,卖枣夹核桃这类食品,必须要有食品生产许可证。无论家庭作坊,还是成立食品公司,都不太难,可关键是食品生产许可证太难办了。这个证难办就难在对卫生要求很严格,想要达到卫生生产条件,就要建一系列配套设备——这对出身毫无官家背景又无雄厚资金家庭的我们俩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哪怕我们借大学创业优惠政策东风,依然办不到。毕竟现在已不是白手起家的年代了。
计划到此,只能偃旗息鼓。
后来想想,我们俩的闹分歧就像那个搞笑新闻:
两口子做梦中了五百万彩票,却因为分配不均而大闹离婚。
表弟和我想过合伙开餐馆,又因为没有合适地点,何况我们都不是厨师出身,算了算成本太高就搁浅了;我们俩还想开快递点,可各大快递在我们县已有代理,剩下的乡镇代理,因我们这边落后靠外出打工为生,留下来的老弱病残,没有什么网购能力,也很难赚到钱。我们俩也想过办辅导机构,毕竟现在各种补习班成风,可在哪开设补习班呢?在市里各大辅导机构已趋于饱和,竞争压力太大,在我们县里吧,经过调查发现,同样因为贫穷,报补习班的学生还是在少数;后来我们俩想办家政公司……
在我们俩想出各种各样创业想法,又因为各种各样原因泡汤时,有个人找上了我们俩。这个人并不是别人,正是表弟姐夫。表姐和表姐夫都是从新加坡出国劳务回来,他们俩结婚后,表姐夫一直想用手上资金做点什么。这时表姐夫瞄上了个项目——光伏发电。
其实,这项目我在潍坊时就关注过了,当初稍稍了解下光伏发电后,便否定了这行业,因为光伏发电看似绿色无污染,光伏板生产却是高消耗高污染,光伏一直主要是出口,原本就是发达国家因为两高而设立在中国。现在国内出现光伏热,是因为美国实行“双反”,生产的光伏板不得不出口转内销。所以这行业不会太长久。表姐夫找到我们俩,给我们俩各种安利。表弟很冷淡,他说,一方面他跟我相同不看好光伏板,另外他还不看好表姐夫。无论表姐夫怎样如传销式游说,当时我观点也还没变。只是后来我决定跟表姐夫联手这光伏项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