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失意京师与其它清军不同,殷商所部的装备是相当牛叉。M35头盔,战术背心,高帮战靴,特别是那身迷彩作战服,更是炫地耀眼。唯一不配套的可能就是那些战马,一蹶子把殷商踢到了二战以前的场景。
前世,殷商特别佩服德国人。别看他们先后挑起两次世界,而且全都失败了,德国的工业制造水平之高是世界公认的。二战德军钢盔在防护性能方面非常突出,能够为士兵头部两侧和后侧枕骨提供了很好的防护,这在当时也是非常有新意的创举。
在殷商看来,M35头盔非常帅,这个造型最大程度抵御碎片袭击头部以及颈部,而且倒地时能够防止受伤。此外,M35防雨,美军,日军的水会顺着钢盔流到领子里,德军的不会。二战时美军的钢盔是圆的,后来也发展成类似德式的钢盔了。正因为这些原因,殷商才会选用这种头盔。
看着面前这一排排杀气凛冽的士卒,荣禄暗自点头。看来这个殷商颇具领兵之能,至少也是个将才。难怪他的部队能够纵横甘新,取得赫赫战功。可惜他们都是外兵,忠心未可知,不能归入自己的步军营。
不过,名义上殷商毕竟属于太后老佛爷的人,与荣禄终归是一党。平时争风吃醋可以,但绝对不能超越那条红线。因此,荣禄对这个小字辈还是比较照顾,言语之间多次提点殷商那小子。
对于能够用地上的关系,殷商向来都不吝啬。当天晚上他去荣府拜访时,出手就是五万两银子,以及十数件和田玉饰。看到殷商如此上道,荣禄颇为欣慰。
“荣大人,甲午之战以及河湟事变中咱们大清军的表现实在让人失望。卑职认为改造旧军队、建设新军队已经刻不容缓。长毛之乱的最大祸患就是让大清出现了军阀政治,而这向来是朝代更替的前奏,想我大清诸公必须要警惕啊。”
“自从刺马案发生之后,朝廷就已经着手削弱地方武装势力。可惜朝中诸公做地并不好,反而让东洋小鬼子捡了个大便宜。”
“八旗没落,绿营腐朽,说到底朝廷还是没有一支真正忠于自己的新式武装。荣大人,卑职认为朝廷应当尽快组建一支控制在自己手中的强大军队,以外御强敌内慑宵小。”
随后,殷商把前世武卫军的概念提了出来,鼓动荣禄从现在就着手武卫军的建设。武卫军是19世纪末清廷直接掌握的拱卫京畿的武装部队。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在镇压戊戌变法以后,为加强京师和近畿防务,威内御外,命军机大臣荣禄为统帅,编组北洋各军为武卫军。
至1899年6月正式成军。聂士成部淮军武毅军为前军,仍驻芦台(今天津宁河);董福祥部甘军为后军,驻蓟州(今天津蓟县)一带;宋庆部毅军为左军,驻山海关内外;袁世凯部新建陆军为右军,驻天津小站。另招募勇丁、抽调八旗兵组成中军,由荣禄亲统,驻南苑(今北京大兴)。
不过,与前世不同的是,殷商建议荣禄朝廷应当自己招兵建军,而不是把希望寄托于现有军阀的身上。与此同时,朝廷还可以通过此次招兵到各部队挖人,直接削弱军头们手中的武力。至于训练工作,完全可以聘用列强的教官来完成。
至于这支部队的规模,殷商认为应该维持在十万上下。毕竟这是属于朝廷自己的正规国家中~央军,与此前的湘军、淮军、练军完全不同,必须保证足够的威慑力。
前世,从太平天国之乱起,清朝的军队如湘军、淮军都是地方督抚的个人单位,中~央的八旗、绿营早已腐朽。当战争发生的时候,中~央只能看地方大员的脸色,督抚们愿意出兵就算万幸,像八国联军的时候,封疆大吏们根本搞联省自治。中~央跟外国宣战、地方宣布中立,根本就是国中之国,皇帝只能看大家脸色。
既然是清廷自己的正规国家部队,想来朝中的王公大臣们不会委屈自己人。如此一来,殷商的军火生意又要上升一个台阶,银子那还不是花花的。
“荣大人,朝廷如果从其它军队中招人,最好是只要兵不要将,而且不能整单位整单位地接收。否则,这支部他很快又会沦为八旗绿营那种渣渣。”
这和前世很多企业招工一样,让工人来自五湖四海,绝对不在同一个县市甚至省把人招齐。如此,略微挑拨一下,工人就很难抱成团与老板作对。这种用工模式非常有效,便于企业管理。军队完全可以借鉴。
“子强,我看你手中的军队就是朝廷迫切需要的虎狼之师,你愿意把他们奉献出来吗?”
“荣大人,皇恩浩荡,那是卑职的荣幸,也是那帮大头兵的荣幸。”
“呵呵,子强你的忠心可鉴日月。好,这份功劳我计下了。明天我一定会向太后与皇上禀报此事。”
“为太后皇上效劳,是奴才的荣幸。”殷商向皇宫方向一抱拳,一副肝胆凛冽的模样。
“好好好,如果大清的官员们都象这样赤胆忠心,四海何愁不靖。这样,你的部队暂时就驻扎在南苑,随时听候朝廷的旨意。”
“谢荣大人提点。”
甘肃提督董福祥是自己的直接上官,殷商当然不敢怠慢。再者,人家老董在朝廷中的名气响着呢,可不是自己这个毛头小子能够媲美的。因此,第二天一早,殷商就前往蓟州,拜见自己的顶头上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