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云淡,秋高气爽。
风由西而来,空气之中有一股颖川之地特有的湿气,这是从伊水河畔吹拂过来的凉风。
头顶上空,鸦雀已经开始盘旋,它们似乎已经嗅到了血腥的味道,正欢叫着等待一场属于它们的盛宴。
地平线的尽头,一道细长且密不透风的黑线出现。
那黑线缓缓的蠕动,逐渐变粗,仿佛一片贴地的黑云,沿着伊水河畔徐徐向前推进。
再近些,又仿佛滚滚的怒涛,正翻滚汹涌而来。
终于,那汹涌而至的浪涛,露出了它狰狞的真面目。
那是一望无边,绵延十数里的庞大军阵,浩浩荡荡,辗压而至。
刀戟的森林,如死神的獠牙,反射着慑人的寒光。
翻卷如浪的旗帜,遮天蔽曰,而在那旗海的最中央,一面巨大的“秦”字玄黑色战旗,傲然耸立。
那些虎背熊腰的热血将士,皆以能环护在那面赤旗四围之下,而感到荣耀自豪。
黑色战旗之下,赵一坐胯着他的战驹,心神不乱,目光如利刃,直射前方。
在视野的尽头,敌人的身影渐渐出映入了眼帘。
血红色耀武扬威的大楚旗帜,分立东西,三万多三川郡以南各路诸侯组成的同样庞大的军阵,同样在沿着肥水,自北向南徐徐退进。
左翼处,乃是陈胜这个起义军诸侯盟主亲自统帅的以大泽乡早期还存活着的成员为中坚骨干的一万几千名刀盾手步卒,而右翼处,则是各路诸侯联军好死赖活拼凑出的两万不到的诸侯联军。
说是“好死赖活”,那是因为诸侯们谁都不愿意出兵给陈胜王做炮灰,成就了赵一的功绩簿。
赵一这杀神,形容他为战国老秦人心目中的战神白起再世重生,那是再贴切不过的了,赵一因为坑杀赵国四十万降卒,成功用间策反魏国大将军而得名。论帅气丝毫不逊色于白起的赵一,他一方面运用胆识击杀李由,用诡诈手段控制三川军军权;另一方面凭借微弱之军,竟能在前后两次大仗中歼灭陈胜王多达二十余万的大军,打得陈胜王本人屁滚尿流,连哭待怕地逃出三川郡,跑到陈郡北部避难去了。
由于与赵一的两次大战中主力尽皆损耗光,气急败坏的陈胜王即使想再派大军北上复仇,也陷入无兵可动的尴尬境地。
起义军内的各路诸侯底下的兵士,可不是陈胜王想用就用的私兵。而自己的精锐主力,目前正在南方楚地,由项燕之后项梁与其侄子项羽统帅,正蚕食着南方秦军正规军的最后抵抗力量。
当然,赵佗的五十万南方军团将士并不在南方秦军的计算之列,毕竟人家已经宣布脱离暴秦中央统治,图谋自立了。此外,他还封锁南粤之地的各个山岭,并且广修工事,深挖壕沟,多存粮,大有一副全力抵挡起义军各路诸侯南侵的自卫样子。
两支军团相互掩护,徐徐向前。
那“陈”字的楚旗下,陈胜王却是目光冷峻,表情阴沉而凝重。
陈胜王四周的诸将,同样脸上满是阴霾,看不到多少自信,仿佛这是一场他们不情愿参加的决战。
陈胜王确实很不情愿。
他实在想不通,那个赵一是受了什么激刺,为何突然间变得那么不可理喻,屡屡险地出击,与誓死诛灭暴秦的起义军决一死战。
更让陈胜王感到无法接受的,则是赵一那高超到极点,几乎接近于战争之王的用兵奇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