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蛋的内容,及宣发中铺天盖地“楚舜最大秘密”此类话语,金色大厅众人也只有站票记者们在意,其他人被前面的内容吸引,四部电影后期配角制作,随便一部都值得琢磨。
“要来了,要来了”、“彩蛋到底是什么?”、“别说话注意看”、“最大的秘密,很期待”……
记者们在原地站久腿还是有点酸,不过目光炯炯有神。
“我们工作室有个想法,能不能拍摄楚舜导演获得的音乐奖杯,想更了解楚导在音乐方面的成就。”
“征得同意,没料到有意外收获。”罗伯特作为纪录片导演少见的出现在镜头前,以往都是只闻其声。
去楚舜家中拍摄奖杯是宣传中的彩蛋?记者们内心些许失望,都见过大风大浪,奖杯有什么期待?
像站在最左边的先生,是瑞典发行量首位报纸《晚报》记者,他就不止一次采访过诺贝尔奖获得者,不稀奇,没什么奖能让他大惊小怪。
“应该不会那么简单。”于行柯察觉。
作为荣获过数十个奖杯的成功作曲家,家中书房都堆不下,康犸开始低头回味刚才内容,想着论文的方向,对彩蛋提不起兴趣。
银幕中一暗,然后黑幕中点点火星,火势烫破黑暗,再次出现光亮的画面已是楚舜的家中,首先映入观众眼帘的是一大片墙壁的勋章。
纪录片后期是非常贴心,把一个个勋章名称排列在旁边——
法国艺术与文学勋章(司令勋位)、波兰文化勋章金质奖章、美国国家艺术勋章、丹纳布罗格骑士十字勋章、西班牙民事功绩勋章、葡萄牙国家荣誉勋章等等。
以上光是文化类荣誉。
“我不相信!”怀亚特盯着总统勋章和国会金质勋章羡慕万分,在好莱坞刨饭吃,谁不想获得美利坚两个最高荣誉勋章?
还没完,镜头在勋章墙停留二十多秒后,就开始移动,徐徐穿过勋章挂满墙的走廊,一晃而过都来不及反应,下一刻抵达书房,瞬间犹如走进奖杯森林。
一尊尊成列的奖杯,密密麻麻的放置在博物架上,有认识的,有不认识的,有造型美观的,也有造型奇葩的。
导演之壁和奖杯之林。 作曲家喝醉很有意思,康犸一大把年纪,在灌入口半瓶白兰地后,绅士风度依旧在,但圆顶帽不知道扔到什么旮旯去了,正巧现场有钢琴即兴弹奏一曲《F大调钢琴曲》,赤官恒口用刀叉敲击盘子伴奏。
“这或许就是艺术家的醉酒。”楚舜吃饱预备回酒店,还未起身又有人找来。
他下意识举起手中的饮料,一顿饭多次被人敬酒的后遗症,怀亚特、雷哲、达芙妮等人都来了,还要了签名,这或许就是“你可以不崇拜我,但我是你偶像的偶像”。
楚舜待看清,面前人是汉纳,放下高脚杯。
“有个观念,楚舜先生我需要询问。”汉纳说话一板一眼,不一定所有德国人都严谨认真,但他一定传统,滴酒未沾。
他道:“楚舜先生配乐融入地区特点,《战争之王》的卡巴沙和非洲鼓,《再见吧,爱妃》的华夏古典乐器,《菊次郎的夏天》出现的邦乐,尺八、三味弦。”
“原谅我的冒昧分类,我将这些配乐统称为时空氛围音乐,通过富有民族地域特点或时代特征的旋律来让观众对影片整体时空氛围产生认同感。”汉纳道:“纪录片中没有关于这种技巧的说明,哪怕勇敢的心配角也只是几秒带过请来爱尔兰肘风笛和苏格兰风笛的演奏家,这种技巧是楚舜先生刻意隐藏吗?”
瞧这话,楚舜观察汉纳,不知道是带着敌意,还是性格本身直来直去。
“时空氛围音乐,名字取得很酷,而如果不是汉纳先生统计,我还不知道我配乐的特点。”楚舜回答:“至于刻意隐瞒,有什么好刻意隐瞒的?”
“刻意隐瞒,楚舜先生你会多种乐器的事实,尺八、三味弦、爱尔兰肘风笛等,这些乐器在编排时,能够轻松的使用,并且指出错误。”汉纳说道。
“……”楚舜发现自己理解错眼前这位作曲家询问的含义,干咳两声缓解无语,回答:“各国的乐器,我只是略懂,配乐需要和电影剧情高度统一,所以需不需要用乐器,看剧情。”
“随音乐技巧,必须对各国的区域乐器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我需要把这个写入稿件,楚舜先生介意吗?”汉纳问道。
“不介意,随意。”楚舜回应。
汉纳一丝不苟地表示感谢,楚舜看着德国人离开的背影,不明所以。
回酒店后,楚舜上网搜索了汉纳·戈培尔,知道这位德国作曲家,但没认真了解过,听了听汉纳的代表作《蓝色矢车菊》,很浪漫。
乐评人也认为,汉纳是德国最浪漫的作曲家,三分之一的德国小情侣婚宴都会用《蓝色矢车菊》。
写最浪漫的曲,性格却是一板一眼,截然相反的对比,果然作品和性格是没办法联系在一起的。
《随音乐2》上映首日,情人节当天全球票房1494万美金,别和电影相比,这个成绩相当奈斯。
全球观众,也知道了什么是导演之壁,什么是奖杯森林。
也不对,以上形容不准确,没去影院的路人,媒体刷爆性的消息,瞬间让人们知道。
“世界的船长楚舜,最大的秘密居然是……”——德国《图片报》
“有谁可以打破船长的勋章之壁吗?没有人,未来二十年不可能出现这样的破壁人。”——瑞典《晚报》
“我们错过了肖邦,错过了莫扎特,我们不能亲眼见证他们的兑现天赋,但上帝是仁慈的,没有让我们再错过楚舜,来看看勇敢的心、香水、战争之王的配乐创作,那是最直观的兑现天赋。”——美利坚《洛杉矶日报》
“历史上唯一在维也纳音乐厅金色大厅举办首映礼的纪录片电影《随音乐2》,大导演楚舜的后期音乐制作,热爱音乐的你不可不看!”——英国《每日邮报》
即便纪录片上不了头版头条,也是副版头条,彩蛋一途罗伯特是掌握财富密码,报纸远远比随音乐首部更爱报道。
别奇怪为什么主编和作曲家、教授们没动静,拿《音乐季刊》来说是三月一刊,作为主编更不可能跑去其他报刊发表乐评。
专业的音乐刊物基本是周刊,茱莉亚学院的玛莎教授在奥地利参加完首映礼,飞回美利坚的航班上赶完稿子,不过她兼职是《格林多沃跳跃》专栏作家。
《格林多沃跳跃》是首五十年代的摇滚老歌,期刊老板特喜欢以此为名创刊,虽然只发行于纽约,但每期十四万册的固定销量,在全美都极有影响力,玛莎也没理由忽地转投其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