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汉阳之围杨林一进营,见满营的人都用一种殷切的眼神看着自己,不禁有些发愣,等羊续把当下的军情解释了一遍,杨林不禁苦笑,手下两大王牌谋士刚走,便有如此棘手的事在等自己。
汉阳要不要救?抛开张温获罪不提,如果不救,王国又拿下安定,甚至奔袭北地郡,那时三辅之势便是被夹击之势,美阳三面是敌,必不可守,只得退守长安了,若如此便韩遂只需遣一支精锐镇守美阳,则可宣告西凉之地再不归大汉管辖了,而且日后想要把西凉再打回来,则难如登天。
但是否局势就会按如此发展呢?首先安定城坚墙高,就不一定会轻易被王国拿下,王国只率领两万铁骑,盖勋有五千郡国兵守在安定城,北地郡还有五千边军驻防,危急时刻盖勋可向北地郡求援。
反而天水汉阳城,虽然距美阳不过一日之遥,但城小墙低,又无防御工事,若是马腾不惜代价发动攻城,估计最多三天,便要破城。
韩遂两路分兵必是一实一虚,汉阳必须要救,安定也必须要守住。问题是怎么救,韩遂的六万铁骑已经游弋在美阳附近了,若派兵救援,必然会碰到韩遂的铁骑在半道截杀。
美阳大营同样防守压力巨大,面对韩遂的大军,无论如何亦不敢掉以轻心,美阳一旦丢了,或是眼下张温的汉军被聚歼了,长安就危险了,汉军再也无法组织这么多的兵力了,若叛军叩关直下,甚至攻击洛阳也并非什么难事。
杨林将心中所想和众人分析了一遍,张温等人又陷入了沉思,半晌羊续问道:“文庸是否认为我们只需救援汉阳即可?”
杨林摇了摇头,疑惑的道:“汉阳是必须要救的,但安定的局势韩遂不可能不知,为何还要派王国前往?我想定有我等不知道的原因?”
周慎道:“先不管安定了,若要救援汉阳,如何分兵?”
杨林沉思片刻,道:“救援汉阳恐怕要骑兵急袭为好,到了汉阳之后也不必进城,只需在马腾攻城时骚扰即可,人马多了反而不好。”
众人眼光一起看向董卓,骑兵都在董卓麾下。
董卓双眼微闭,竟然假寐起来,众人都知董卓不愿出兵,张温其实也不愿出动骑兵,毕竟就是这么点骑兵,要是被韩遂打完了,战术上就彻底被动了。
杨林见状只得上前拱手道:“末将请令,我愿率麾下轻骑五千即可。”
众人均是倒抽一口凉气,五千轻骑去救汉阳?估计还没到就要被韩遂全歼,而且汉阳城下还有马腾的两万铁骑,但最重要的还是杨林说带自己麾下的五千降军前去,这就风险大了,这些人可都是韩遂的嫡系部队,被俘之后没办法才投降的,现在投降不到三个月,又让这些人去打韩遂,万一战场倒戈怎么办?
“不行,绝对不行!”张温坚决的道,“先不说文庸你这五千人能否解汉阳之围,这些降卒是否会临阵倒戈都说不准。”
董卓此时也睁开眼,神色凝重道:“文庸切勿冒险,这些降卒汉羌混杂,民风彪悍,平素就不服管束,何况是如此重要的军情。”
杨林感谢的看了董卓一眼,暗道董卓还是讲点义气的,但仍神色决然道:“此乃逼不得已而为,我军的骑兵只有董将军麾下一万多人,还要留下抵抗韩遂的铁骑,剩下的皆是步卒,若派步卒去救援,不够灵活机动,肯定被韩遂围点打援,剩下的只有新降的五千骑兵了,我亦知其中风险,但却必须冒险一搏,虽千万人吾往矣!”
“壮哉,文庸,我与你同去如何?”杨林回头一看,正是袁术,袁公路。
杨林一笑,道:“公路,好意我心领了,不过此趟救援十分凶险,我自己亦没有十足把握。而且美阳大营也许公路的长水营出大力。”
袁术三角眼一瞪,喝道:“文庸莫要欺人,我那点人马留不留的,还能影响美阳大营?我偏要跟你去就汉阳,也让这些羌胡蛮子见识一下我长水营的厉害。”
众人皆在下面偷笑,你骂别人羌胡蛮子,你自己手下还不是一帮匈奴蛮子,不过也为袁术的胆大暗暗喝彩,杨林这一趟谁都知道是九死一生之局,袁术竟然敢同去赴死,确实让人高看一眼,甚至连一向不怎么待见袁术的张温也是微微点头。
聪明多智者常有,勤奋好学者也常有,但慷慨赴死者则并不多见。
袁术几次和杨林同生共死,当年的栖凤楼,他便和杨林、曹操力阻叛贼上楼,亲自提刀杀在最前面,那许元号称‘三尺青锋’却龟缩在后,即便是袁绍也未伸手。
袁术的本质还是比较喜欢好勇斗狠的,即使在北军之中,也经常和其他几营挑起事端,所以背地里大家都称他路中悍鬼袁长水,说他行事乖张,嚣张跋扈。
除去暗暗怀疑袁阀欲暗杀自己一事之外,杨林对袁术印象还是不错的,袁术和曹操一样都是个性情中人,袁绍便要内敛阴沉几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