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之后,台州城的街头巷尾都在传着这样一条消息,朝廷派到台州的监军杨大人因为在剿灭倭寇的过程中立下了大功,因此,朝廷特地下旨晋升为侍读学士,其他一众人等皆有奖赏,不过都是金银钱物等赏赐,不及杨振从一个正六品的侍读升到一个从五品的侍读学士来得震撼。因此,杨学士将会摆下宴席,邀请四方宾客同来庆祝,届时,还将设下舞台,有歌舞节目表演。这对于一直处在战争威胁中的台州百姓来说,真是一个莫大的好消息,他们很久没有好好的乐一乐了。
在百姓的奔走相告下,整个台州城充满了一种喜庆的气氛,其实,这不光是庆祝杨大人升官,更多的是这么多年来一直受到倭寇的欺凌和压迫,终于扬眉吐气的了一把,以后就有好日子过了,谁不高兴啊。庆祝的时间还没到,城里已经热闹得像过年了,来来往往的人也多了起来。
这一切当然是杨振设下的圈套,他大张旗鼓的放出这个消息也不完全是假的,朝廷的确下达了嘉奖在这次剿灭台州倭寇中立下功劳的人,不出意外,戚继光是首功,不过,他现在已经是浙江总兵,再往上升就有所不适,除非将他调往京城进入兵部才好安排,但是,整个浙江不止台州有倭寇,其他州县,以及福建、广东等地的倭寇都还很猖獗,因此,抗倭战场上离不开戚继光,朝廷只好对他勉为安慰,其中不免有暗示他日后进入兵部的可能,当然,大量的金钱、田地等赏赐是必不可少的,戚继光此时也不在意功名利禄,所以坦然接受,其他出汗出力的人也都得到了应有的赏赐。
在这次嘉奖中,最为实惠的其实还是杨振,他同样看不上金钱那些身外物,虽然从侍读到侍读学士只不过升了一个品级,但里面的意义却很大,翰林院最大的官职就是翰林学士,那是正五品的品级,只有一个人,现在由张国维大人兼着,他自己还是内阁大几个大学士之一,所以说,杨振的这一升意味着他离翰林院的掌院学士的位置又近了一步,也许在不久,进入内阁也极有可能啊,因此,除了设计要抓拿小林等人,他自己也是真的高兴,这才摆下宴席的。
朝廷除了有正式的旨意下达之外,张居正也派人送了书信给杨振,信中当然要大大的嘉许他这次立下的大功,虽然领军作战的是戚继光,但是,举荐戚继光的却是杨振,所以,杨振在张居正心目中的分量又重了几分。另外,张居正还透露了一个消息,朝廷在不久还将派来一位能干的大臣,将协助杨振和戚继光共同撑起整个抗倭大局。张居正没有说出这位大臣的名字,不过,从信中的语气来看,一定是位相当有分量的大臣,杨振脑中想了好几遍,也没琢磨出是谁。
从朝廷的安排和张居正的来信,杨振意识到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这次抗倭大捷后,朝廷上下,不管是主占派,还是求稳派,都大受鼓舞,一致要求戚继光的大军趁胜追击,务必要将整个浙江以及福建等地的倭寇都赶出中国去。但朝廷上的高官看到的只是表面上的大好形势,他们哪里知道杨振等人此刻的心情,如果不能将武田、小林等人一举擒获,不要说整个浙江的军情将会发生巨大变化,他们还会犯下欺君之罪,到那时候别说抗倭了,连性命都堪忧。
此时,杨振也顾不上去仔细揣摩朝廷的用意了,因为就在这一天,他撒出的网到了该收回来的时候了。他的请贴发出去以后,前来祝贺的人络绎不绝,除了官府中人,以及军营中的一些将领外,地方上那些富商大贾也有很多不请自来的。如果换作平时,杨振一般就会拒之门外,但他今天另有目的,因此也就只当不知道,任由他们进入了。
杨振现在的府邸还是戚继光安排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戚继光还帮他将府邸扩大了不少,不然就源源不能容纳今天来的宾客了,不过,即使这样,为了增添喜庆的氛围而特别设置的歌舞表演节目也只能在府邸外面搭建舞台了。因为人手不够,本来由戚继光安排在杨振府邸之外担任看守任务的士兵也放下了手中的家伙开始上下帮忙,整个杨府显得热闹非凡。
杨振站在门口迎客,看似无意,其实却一直很紧张的在注意着进进出出的可疑人物,不过,让他感到失望的是,他意想中的人却并没有出现,难道自己判断错误了吗?不!杨振相信自己,小林惠美一定会来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