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君臣遭辱襄阳城刘琦问计馆驿内三人刚出厢房,就见一人在子龙身后,正是前来拜访刘备的大公子刘琦。徐庶视之,但见刘琦面有忧色,面色羸瘦,非长寿之人。
刘琦见得刘备,执礼甚恭,口称叔父不止。入内,分宾主坐定,刘备吩咐子龙守在外面,非得传唤,不得靠近。乃问道:“贤侄何来?”他这是明知故问,刘琦不受蔡氏一族待见,他是心知肚明的。此番前来,想来是为了问计于刘备,以避不虞之灾。
见刘备问他,刘琦放声大哭,涕泗横流,趴伏于地,口里说着:“求叔父救命!今父亲染病在床,日益危急,而后母偏爱琦弟刘琮,恐不见容于后母,侄儿性命危在旦夕,特来求救。还望叔父怜而教我!”看那眼泪说来就来,不要钱的哗哗往外流,徐庶真心感叹,这尼玛的原来刘氏一族个个都是影帝。
刘备出席,将拜服于地的刘琦扶起,说道:“贤侄请起!非是叔父不欲相救,但此事乃贤侄家事,备乃外人,不便插手!”刘备故作为难道。
刘琦道:“叔父乃父亲之弟,何谓外人?现继母相逼,性命只在旦夕之间,求叔父垂怜救我!”顿首再拜。玄德不答,问计于孔明,孔明也推脱道:“此乃公子家事,亮不敢与闻。”刘备又问徐庶。徐庶亦沉吟不语,刘琦见三人都不愿出言指点,乃掣出一短刀,道:“既然叔父和二位军师不愿相教,我的性命早晚不保,与其死在继母手里,还不如现在就死在叔父面前。”说着想要自刎,刘备急止之,夺下短刀,掷之于地,叹曰:“贤侄何苦!想必元直已有良策,非不愿相救,乃是干系重大,不可轻言出口。且容军师言之。”
徐庶一看这个差事落到自己身上,心中苦笑,你们自己不愿去担负挑拨离间的骂名,却来叫做这个坏人。罢了,谁叫自己这条计策是自己提出来的。乃道:“庶倒有一策,或可相救。”刘琦朝徐庶拜伏,其状甚诚。
徐庶捻须,缓缓说道:“公子难道没听说过申生、重耳的故事吗?申生不愿出走,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公子此番的情形与之很相像。今刘荆州不能理事,荆州兵马大部尽皆掌握在蔡氏一族以及地方世家大族手里,今黄祖新败弃逃江夏,孙权又撤兵没有占住江夏,江夏目前无人可守,公子若上表请守江夏,想必刘荆州定会应允。如此一来,即可出走避祸,拥兵自保。”
刘琦拜谢而去。徐庶指着孔明,佯怒道:“好你个孔明,原来也是个偷奸耍滑之辈,竟推脱给我!”孔明但笑而不语,刘备也是呵呵笑道:“元直你就别责怪孔明了!计策是你提出来的,当然由你来说最为稳当。”
徐庶摇头苦笑,孔明大乐,主臣三人相视而笑,命人备上酒席,又叫了甘宁赵云进来作陪,宴饮至半夜,方才散去。
次日,刘备仍带着徐庶孔明,在赵云的护送下前往刺史府。刘备怕甘宁再遇见黄祖,横生事端,命他先到城外屯军处等候,待议事毕再同回新野。
今日的刺史府格外热闹,蒯越,蔡瑁,张允,黄祖,韩嵩等荆州重臣都在,刘表高坐厅堂之上,两边文武窃窃私语,在讨论江夏太守一职会**。
刘备入内,众人停下来,看清来人原来是寄居荆州的刘备后,仍旧各自争论不休,也没人上来打招呼,只有刘琦和山阳伊籍跟刘备点点头致意。刘备迅速入座,会议方开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