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想的很明白,他将四万五千兵马摆在宜阳城,将五千人马摆在伊阙城,为的就是诱使卫冕出兵去打伊阙。
但伊阙城只是个钓饵而已,一旦他能确定卫冕将大半人马投入到攻取伊阙城的战斗,他就可以趁函谷关防备空虚,直迅速截断卫冕的后路,直接在他的心窝上插一刀。
一旦卫冕的后勤供给线被切,人无粮食,马无草料,伊阙之围不解自救。贾诩不仅能反客为主,还能釜底抽薪,在河、洛两河沿岸的必经之地分段布防,层层阻击,以逸待劳,攻击卫冕的回援部队。
但是目前情况下,贾诩并不知道攻打伊阙的究竟是谁领兵,有多少人马。不清楚卫冕主力的位置所在,他绝不可能实施突袭函谷关的军事冒险。
宜阳城东二十余里外有一座小山,名为香鹿山。这条山岭不大,东西长度也就十几里,但是隐伏一万多人马绝对不成问题。
在淳于琼大军向伊阙城进发之后,卫冕紧随其后,亲自率领全部大军赶往宜阳,驻扎在香鹿山中。
在这里距离宜阳城不远,可以安排斥候随时关察城中动向,一旦城中有什么风吹草动,他立即就能做出反应。
军事部署的重要性无需多说,一个好的军事计划可以让部队轻松取胜,但临阵的随机应变同样重要。即便是天才制定的军事计划,如果由蠢材来执行,同样不可能获得成功。
“报!主公,大概在半个时辰之前,有将近一万敌军从宜阳城东门出,转而向南,疑似救援伊阙!”
一个穿着普通粗布袍的斥候小跑到卫冕身前,喘着粗气禀报道。虽然有些喘息,但事情的经过却说得相当清楚,使人一目了然。
这就是斥候兵,既要会粗浅的乔装改扮的技术,还要脑子灵活腿脚快捷,最后还需要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即便打探出了很重要的情报,如果不能正确的表述出来,仍然是白瞎。
放在以前的卫冕,他是绝对想不到这么细节的知识的。但是经过多次带兵打仗,他也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对各个兵种都有更加细致入微的了解。
曹操为何有识人之明,为何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绝不会是单纯的依靠天赋就能做到的,想要做到曹操这样,不仅要看清楚每个人才的性格特点和突出的能力,同时还要清楚每个工作岗位需要怎样的人才,这样才能将人与职匹配起来。
“好,辛苦了!你先下去休息!”卫冕轻轻拍了拍斥候兵的肩膀,以示鼓励。他并不太想学习董卓,以金银来收买和激励部下,利用金银珠宝构建的战斗力和忠诚,同样可以被金银珠宝瓦解。
“主公,看来这个董璜相当谨慎,仅仅出动一万人马!要想攻占宜阳,恐怕还需等待时机!”
卫冕微微颔首:“三万五千守军确实有些难啃,先生觉得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沮授道:“面对出城的这一万援军,授以为有三种策略来应对。其一,我们赶在他们的前面,与淳于琼的人马汇合,以伊阙为中心,围点打援,消灭的董卓的有生力量。其二,我们直接露面,拦住敌援的去路,将这一万援军堵回宜阳城,保证淳于琼安安稳稳的拿下伊阙城。其三,可命公明将军领兵五千,直袭宜阳城,这一万援军必然闻声回救,与城中敌军形成夹击之势。但是这一计对主将要求极高,一个不小心就会陷入死局,公明必需把准时机,在两军将围未围之际撤出战场,诱敌深入香鹿山。然后命文达将军领陷阵营突袭宜阳,直戳董璜之要害!”
卫冕听得清楚,沮授给他三个不同的计策,三个计策可以实现三个不同的目标。不过现在时间紧迫,战机稍纵即逝,他根本没有过多的时间进行思考。
“就选第三策吧,我卫冕东出函谷,是该打一个雷厉风行的漂亮仗,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公明、文达,你二人应该理解先生的意思吧,速速去准备,今天咱们就教一教董璜怎么打仗!”
“诺!”
“诺!”
徐晃与高顺各自抱拳领命,声若洪钟,充满铿锵之意。
宜阳城,城防军都尉还在斜靠着城墙,将头盔罩在脸上,惬意的晒着温暖的太阳小憩一会儿。由于战斗已在伊阙打响,他这宜阳守军充足,大可以高枕无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