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武皇帝登基十三年早朝会众臣发难迫裁军
七十五年前,槐荫一家程姓破落寒门出了个造反种子,三年时间,拉起一支声势浩大的队伍,从北打到南,从东打到西,硬是打灭了十来伙势力,统一全国,登基为帝,建立神朝,自许为神皇帝,尔后在位的八年里大力发展,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可能是征伐四方,造的杀孽过多,神皇帝没能熬过九年,也没指定继承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就此死去。
六十二年间,第一任神皇帝打下的江山被外族逐渐蚕食,而朝政被各大世家把持,世家之间争斗不断,明里暗里脑浆都要打出来了。六十年里皇帝如流水换,槐荫程氏的男丁只要是活着的都轮流当过皇帝,直到程武登基。
程武登基后,在各大世家间长袖善舞,世家之间各有矛盾,但却离奇地都支持程武登基当皇帝,就这样韬光养晦三年,程武把神都的都禁军掌握在手中。随后,他召开世家排行会,要给天下的世家排个次序。等全天下的世家家主来了十之八九,都禁军把神都一封,程武强势镇压所有在神都的世家家主,令他们尊自己为主,没收世家所有的军权,改编为自己的军队,随后用世家的军队去打外族,八年的光景,收复了所有失地,世家的军队也十不存一,实力大大下降,失去了和朝廷掰手腕的资格。打光了世家的军队后,程武用八年里搜刮的世家财富大力募兵,尤其是来自沧州的兵。募兵八百万,齐力打天山,程武用八百万兵力向四周征战,将神朝的版图再次扩大了三分之一。
程武也在此时,号令天下,自许武皇帝。
至此,神朝再次统一,但表面平静下仍然是暗流涌动。
全武九年二月六日,是早朝日,文武百官在金銮殿下排着队验明正身,验完后再次排队进入金銮殿找自己的位子坐下。
武皇帝在龙椅上坐了有好一会了,看下面的人都坐得差不多了,就摆了摆手示意旁边的司职太监开始。
司职太监清了清嗓子,深吸一口气,用力挥动了手中的长鞭,长鞭打在青石砖地板上,发出清脆的声音。
下面很快安静下来。
司职太监用内力尖声喊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话音刚落,场下有人举起了手中的笏板,跨一步出列。
司职太监退后一步,道:“户部侍郎王仲雍。”
慢了一步的大臣叹一口气,放下手中的笏板。
一个身高七尺五寸,容貌甚伟,双目炯炯有神的中年人站在队列外,整理了一番衣物。将笏板高举过头,大声说道:“臣王仲雍,请陛下裁军!今沧州十室九空,又逢天灾大旱,是饿殍遍野,易子相食,而陛下八百万军中,沧州人占几何?若是这些沧州人都能回家耕种生子,沧州有何至于十室九空?更何况而今国库空虚,若是再不裁军,怕是今年的军饷都发不出了。陛下,您文韬武略,征战南北,这后面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每年税收要走五分之三流入沧州。陛下,请陛下裁军啊!”
王仲雍的声音洪亮,在座的每个人都听到了。
又是十几个大臣举起了手中的笏板想跨步出列,却被一人抢先一步。
司职太监又是一鞭子清场,尖声道:“兵部侍郎郭廷隐。”
一个膀大腰圆五大三粗的汉子站着,其人身高九尺,豹目圆睁,下颌上黑黝黝的一片胡须。他把笏板举过头顶,说:“臣郭廷隐,控诉户部侍郎王仲雍勾结外族,企图葬送我神朝江山!其心可诛!”
王仲雍神在在站在队列里,就好像没听到一样。
郭廷隐看了一眼王仲雍,心里冷笑一番,嘴上不停:“陛下,我神朝才统一不到一年,外族虽然签订条约不再侵犯,但其狼子野心仍然不可忽视,若是此时裁军,外族来犯又怎么办?谁来挡?王大人吗?还是琅琊王氏的私军啊?我倒是觉得,陛下不如裁一裁世家的私军。”
此时王仲雍才偏头看着郭廷隐,小声喝道:“郭不达,你疯了!”
郭廷隐看了一眼王仲雍,继续说道:“我紫云郭氏,愿意做第一个裁私军的世家,为天下世家作出表率!”
在场的大臣们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过了十几秒才掀起轩然大波,大臣们齐刷刷地举起手中的笏板,向前跨了一步,同时还在不停地讨论,司职太监看着下面的混乱,刚想挥动长鞭,却看见武皇帝用余光瞥了他一眼,嘴角有一丝笑意。
司职太监眼观鼻,鼻观心,对下面的混乱权当看不见,把注意力全放武皇帝身上。
武皇帝看着下面众臣的姿态,面上毫无表情,等众臣把这个消息消化得差不多了,他挥挥手,示意司职太监。
司职太监快步上前,同时挥动手里的长鞭,令众臣噤声。
武皇帝看着下面群臣笑了笑,随后开口道:“世家私军不可裁。各州治安都靠当地世家的私军参与维护,若是裁军,谁来替朕治理这个天下呢?”
他翻了翻手,继续说道:“此事放一放,下次再议。”
众臣安静下来。
武皇帝挥了挥手示意司职太监。
司职太监挥动长鞭:“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这次只有零零散散几个人举起手中笏板往外跨步。
司职太监一甩长鞭:“礼部尚书谢绪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