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天叙的等待很快就有了结果,至正十五年五月,张天祐兴冲冲地从亳州回来,带来了小明王的圣旨。
张天祐很得意,就像打了一场大胜战,刚进门就大叫:“小明王圣旨到!”
靠,圣旨啊,也不知是真是假。
黄观大惊,急忙跟着众人迎出门。
张天祐双手捧着一卷黄绢,就像是捧着祖宗的牌位。
上面没有“奉天承运,皇帝召曰”,这是朱元璋搞出来的,明朝以前的圣旨出现这八个字,完全是在扯淡。
滁州派的人都大喜过望,焚香聚众,准备跪接韩林儿的旨意。
朱元璋脸色不太好。
一看张天祐那得瑟模样,瞎子都知道大事不妙。
韩山童死后,刘福通继续反元大业,为了出师有名,将韩林儿从砀山夹河接到亳州,并把自己老战友的儿子立为小明王。
拉起虎皮做大旗,建立政权,国号大宋,年号龙凤,杜遵道和盛文郁为丞相,刘福通与罗文素同为平章,红巾军其他人,都封为大官。
刘福通很郁闷。
因为韩林儿当上皇帝后,并没有按套路出牌,没有把功劳最大的他任命为丞相。
刘福通心生不满,把韩林儿任命的丞相暗杀,自己当上了丞相,并主掌了起义军的大权。
从此,韩林儿成了孤家寡人,权利被刘福通架空。
说白了,这就是一个傀儡皇帝。
大宋政权建立后,表面上以韩林儿为帝,实际掌握大权的却是刘福通。
由此可见,当初刘福通拥立韩林儿为皇帝,从一开始就没有安什么好心,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韩林儿登基后,派使者到和州,叫和州的管事人去开会,只有张天祐去了。
韩林儿沾了他爹的余荫,在红巾军中还是很有威信,我们先不管他这小明王是不是实权,但是所有的任命文件,也需要他盖章。
张天祐到亳州面见韩林儿后,带回了小明王的两条旨意:
第一,成立濠州都督府。
第二,授予郭天叙为都元帅,张天祐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
郭大帅名下的这支部队,再次有了新的元帅,郭天叙子承父业,名正言顺地成为濠州都督府一把手。
张天祐也捞到大便宜,混了个右副元帅。
黄观只能感慨,跟着领导混,好处多多啊。
你看张天祐这猪队友,啥也干不成,都变成濠州集团三把手了。
按级别来算,韩林儿命令成立的这个濠州都督府,应该相当于后世战争时期的战区。
郭天叙就是战区司令员,朱元璋和张天祐是他的左臂右膀。
三个高层领导,两个是滁州派的人,开会举手表决都占便宜。
形势急转直下,天平的一端,开始向滁州派倾斜。
朱元璋不高兴了,不接受任命:“大丈夫宁能受制于人邪!”
老朱同志是一个权利欲望很强的人,对上司这两个字不感冒,他这句话,有两层意思。
一是我朱元璋翅膀硬了,手下数万兵马,为什么要听你韩林儿的使唤?
二是郭天叙能耐一般,论能力,论资历,都轮不到他发号施令,凭什么爬在我头上?
老朱同志气昏了头,似乎忘记了一点。
人家郭天叙有一个好爹!
朱元璋生气也可以理解,忍气吞声了三年,好不容易熬到顶头上司郭大帅挂了,眼看大权在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