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你想,说到两次妖书案,直到最后也没有找到始作俑者。而最后,京中盛传妖书‘是东嘉赵士桢所作也’。所谓无风不起浪,我认为是有可能的。如果妖书真是出自赵士桢之手,那么,很多谜团就可以迎刃而解。”</p>
“说说看。”夏问秋双眼放出光彩,对杜小婷满是嘉许。</p>
“赵士桢出生在1552年,1578年,王氏被父亲王朝窭送入宫中选美时,王氏13岁,赵士桢26岁,两人年龄上的差距并不是很大。赵士桢有两大能耐,第一,是文学上的造诣,他善书能诗,并写的一手好字,书法号称‘骨腾肉飞,声施当世’,时人争相买他所题的诗扇。正是因为此,赵士桢被万历皇帝所赏识,以布衣身份被召入朝,任鸿胪寺主簿。第二,他是一个发明家,一生中研制和改进了多种火器,更著有《神器谱》等论著。”</p>
“先说赵士桢第二个能耐的关联性。我们知道,明代的王恭厂是皇家兵工厂,又称火药局,是专门做火药和枪械的地方。王仔的祖先、工部左侍郎王恭,从种种迹象表明,他就是主管王恭厂的。按道理来说,以赵士桢的能耐,去王恭厂工作,再好不过。但是,赵士桢却被万历皇帝留在了宫中负责接待来宾工作。当然,赵士桢并没有安分呆在宫中,而是‘研制和改进了多种火器’,由于这些业余工作的危险性,绝不可能在皇宫中或者自己家中进行,所以,最有可能的是,赵士桢有事没事就往王恭厂跑,在那里进行他的爱好研究。同时,在青海西部发现的王恭的父亲王保成的尸骨,他的神奇仿生右臂就是赵士桢特意为其打造的。这一切都表明,赵士桢和王保成的关系确实非同一般。”</p>
“再说赵士桢第一个能耐的关联性。妖书案的最后,抓住了皦生光。但是,所有人都明白,妖书案其实与皦生光无关,就连急于结案的沈一贯、朱赓都不相信,他们认为《续忧危竑议》一文论述深刻,非熟悉朝廷之大臣不能为,皦生光这样的落魄秀才绝对没有这样的能耐。而赵士桢就不同了,他深处皇宫,任鸿胪寺主簿,后升为武英殿中书舍人,虽然不是位高权重,却可以接触各种各样的来宾和大臣,所以‘论述深刻’,对他来说就是小儿科。另一方面,《忧危竑议》及《续忧危竑议》,两篇文章字数都不多,却直戳矛盾的焦点,文采谋略可见一般,‘非赵士桢所不能也’。更为离谱的是,《续忧危竑议》在大街上被以传单方式散发,而大名鼎鼎的锦衣卫和厂卫却连幕后主使都查不到,可见作者的能耐。试想,如果他有夏千户在暗中掩护,想要全身而退,不留痕迹,也不是不可能。”</p>
“但是,第二次妖书案发生时,已是1603年,这时候,夏铭夏千户如果还活着,估计已经七八十岁了吧?”王仔提出了一些疑问。</p>
“要知道,中下级锦衣卫官职是可以世袭的,此时的夏千户可能已是夏铭的儿子。”杜小婷说,“我们把时间拨回到1578年。”</p>
“这时候,王氏13岁,赵士桢26岁,王氏的哥哥王道亨、王恭的父亲王保成和夏铭的儿子差不多应该也是二十岁左右。王道亨、王保成和夏铭的儿子这三个人从小一起在锦衣卫中长大。其中,王保成应该也喜欢摆弄一些枪炮火器之类的,搞一些小发明,并以此为机缘,认识了比自己大几岁的赵士桢,进而把赵士桢引荐给了自家的兄弟们。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荳蔻初开的王氏第一次见到赵士桢,随即被一表人才、才华横溢的赵士桢深深吸引。然而,就在王氏对赵士桢充满幻想时,她却被父亲王朝窭送去参加选美,并一去不回,被留在了深宫中。”</p>
“接着,时间到了1581年,王氏16岁。在慈宁宫中,伴随着对赵士桢的早思暮想,王氏已长大成人,她美貌而又有智慧,虽然艳惊后宫,却为人低调,并小心翼翼地伺候着皇太后。皇太后非常喜欢她,皇后王喜姐也和她成为了朋友。直到有一天,皇太后有事出门,而万历皇帝恰好来访。当万历皇帝看到王氏时,立刻被王氏的美貌所倾倒,随即,他的欲火被点燃……可怜的王氏本能地选择逃避和不配合,但她不敢反抗。事后,王氏的眼中没有了光彩,甚至泪水中划过一丝厌恶。高傲的万历皇帝被激怒了,他不明白,一个宫女在有幸被皇帝临幸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就好像最宝贵的东西被不该占有的人糟蹋了一样。整个天下都是皇帝的,更何况一个宫女!万历皇帝感觉受到了侮辱,但也不好发作,只能拂袖而去。万历皇帝不知道,王氏的心中早已被赵士桢填满,再也容不下别人,即使是贵为天子的皇帝!”</p>
“啪啪啪。”</p>
待杜小婷讲完,王仔使劲鼓了几下巴掌,然后又向杜小婷竖起了大拇指,表示赞赏。</p>
“你还好意思鼓掌?这大明王朝都毁在你们王家手里了!”杜小婷看着王仔说。</p>
“婷婷小姐何出此言?”王仔一脸错愕。</p>
“王恭妃是你们王家的人,她的儿子是泰昌帝朱常洛,她的孙子是天启帝朱由校和崇祯帝朱由检,这三个都是败家子的皇帝,明朝不就是亡在他们手里吗?”</p>
“这……”</p>
王仔没料到,自己竟然还真攀上了皇亲国戚的“关系”,只不过,这种“关系”似乎充满霉运!</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