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变的好。王洛卿很喜欢这种感觉。</p>
风向很顺啊。吐蕃竟然同意大唐去打南诏,而不再拦阻,也不会救助。就是说,吐蕃和南诏的联盟,完了。这真是祖上积德呀。</p>
王洛卿觉得自己也没做什么,至少到现在为止,只是每天正常行军,任何活动还没开展呢,吐蕃突然派来使节,说接受大唐的诚意。既然公主都许配赞普了,那么南诏就交给大唐处置。</p>
王太监虽然一向喜怒不形于颜色,可今次也露出了笑容。</p>
事情办的顺利呀。圣人真是算无遗策。公主一来,顿时瓦解了吐蕃-南诏联盟,这第一步算是走成了。既然第一步如此顺利,第二步也错不了。</p>
送走吐蕃使节后,高级将领就立刻开会。</p>
李晟觉得多少有点突然,又有点古怪。</p>
公主还没到逻些,也没见到吐蕃赞普,不管是尺带珠丹也好,还是桑木顿也好,一个人都没见到,吐蕃就同意大唐去打南诏。很奇怪呀。</p>
吐蕃一直是很强势的,如今大唐落了面子,送公主来和亲,他们竟然没拿捏一番,连讨价还价都没有,就答应解除和南诏的盟约。这真好像是困了送上枕头,太体贴了。</p>
但是这点到和梅色的要求暗合了。</p>
梅色作为二王子的代表,要求大唐兵马不入逻些,而是现在就出发南诏。这样一来,大王子必然会分兵,派人支援南诏,于是二王子面对的压力就小多了。</p>
如今这事很奇怪。吐蕃使节说了,虽然是解除盟约,可为了看起来不那么难看,吐蕃会派出三万人马,假意支援南诏。这三万人正是大王子的兵马。</p>
李晟盘算片刻,发现这件事简直是所有人都满意。好的不能再好了。</p>
对大唐来说,吐蕃不干涉自己对南诏用兵,达到了圣人的战略目的。</p>
对二王子来说,他本就通过梅色传话,要求唐军出发南诏,好牵涉大王子兵马。如今大王子分兵三万,佯做对南诏的支援。二王子的目的也达到了。</p>
对吐蕃来说,派出了三万人马,假意支援南诏,这样维持了自己面子。</p>
唯一有损失的就是南诏。可他本就要受打击。唐军就是干这个来的。</p>
这事,也太顺利了。顺利的都不可思议。莫非是正合了原司马所说,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吐蕃已经被渐渐搅乱了不成?</p>
李晟觉得古怪,王洛卿却一点不这么想。如今的大唐真如鲜花着锦,天下谁敢不给大唐面子。</p>
吐蕃虽然强势,不过是疯狗咬人而已,大唐一直不跟他计较。如今圣人真要打南诏,吐蕃也软了吧。</p>
看来征南大元帅这兆头,太好了,太妙了。温小怜虽然什么事情也没做,可就因为有她在,事情顺利的跟三伏天吃了冰块那么美。</p>
好!圣人高明,选人选的好。看来,这次自己的大功是跑不了的了。</p>
既然吐蕃不是问题了,那么就赶紧开拔,别夜长梦多。</p>
王洛卿是监门将军,他权利很大。</p>
圣人的旨意是送公主,灭南诏。如今既然到了逻些边上,也算是公主就送到了,无须留下大军,越早开拔,才越免得夜长梦多,省的吐蕃变卦。</p>
王洛卿当即决定,今天休整一日,明日大军开拔。</p>
他亲自跟大军去南诏,留下原司马带着送亲队伍,送公主去逻些完婚。</p>
王洛卿压根不想面对吐蕃赞普。公主那春风满面的样子,谁看不明白呀,她肯定是心里有情人了,别问,除了假和尚还有谁呢。</p>
估计寿安公主早不是处子之身了,到时候面对吐蕃赞普,他可没法交差,所以能早跑就早跑。</p>
赶紧到南诏,打完仗回京城。功劳到手,好好享受享受人生。</p>
王洛卿的打算无疑是很好的。只是他若知道,计划不如变化这句俗话,估计现在就该哭了。</p>
高原的风,越吹越烈。</p>
这是一处断崖,一百名强悍的唐军整齐队列,排成两行,顶着狂暴的风,笔直的站在李晟面前。</p>
“玉僧,”李晟转头向原天承说道:“这一百人,是我的部曲,你看如何?”</p>
所有人眼光都看向原天承。</p>
这一百人可以说是一万唐军里面最好的一百人。能征善战自然不用说,更难得的是他们有无畏的勇气。</p>
唐军的部曲,就是将军的私人兵马,也可以说是后世的警卫员。和主将命运休戚相关,所以打仗时候尤其敢拼命。</p>
如今他们被副将崔逸带到悬崖下,看着主将和行军司马,不知道来这地方干嘛。都有点奇怪。</p>
崔逸不是李晟的部曲。他是副将。崔姓是本时空的真正大姓。他是博陵崔氏子弟,和清河崔氏,也就是崔筠的那一支,是同一个崔,不同的支。</p>
崔逸名字很出尘,可性格却很暴躁,所以被送来边塞,打磨性格。只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在军中也有不短的年头了,却依然没有学会儒雅,还是点火就着的脾气。</p>
怛罗斯那日,他在李晟部,虽然都是断后,可他带兵走在最前面,李晟亲自把最危险的任务承担了。这样一来,他就没亲眼看到过原天承大显神威。对于部下推崇这么一个小白脸假和尚,很是不忿。</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