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坊,从事手工制造加工的地方。在秦朝作坊还分官府的作坊跟民间的作坊,区分也简单,一个官府给钱,一个官府收钱。
秦朝的大作坊一般都是官府的,像郑玉珩买的这种几百平的小作坊基本上就是个人的。
郑玉珩买的这个废弃作坊之前的主人应该是个周扒皮,把作坊能拿走的东西都拿走了,就留个空作坊,若是不说都看不出来是做什么的,好在郑玉珩也不需要这个作坊赚钱,也不在意。
今天是造纸术正式出现在秦朝的一天,也是郑玉珩装逼的好时刻,所以郑玉珩非常期待,除了扶苏带来的人之外,郑玉珩用后院的两辆马车跟扶苏的两辆马车把李苏女等四十八个人分两趟都拉了过来,郑玉珩还美其名曰,实践课,回去得写观后感的那种。
“很好,同学们,你们来到的这个作坊就是你们公子前两天买下来的,以后就做做试验用,今天带同学们来看纸张的产生,好好看过程,回去之后一人写两百字观后感,三天之后交给你们的扶苏先生,让他审批一下,别的不好的,作业翻倍两天。”小孩子都到齐了,郑玉珩装模作样的领囡囡这帮小孩子进来,一边介绍一边说,郑玉珩也体验一下当老师的感觉。
这帮孩子听着郑玉珩布置观后感,一个个兴奋的小脸也僵住了,在没办法读书的时候,这帮孩子都是很向往读书的,现在可以读书,这帮孩子也很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只是越来越多的作业让这帮孩子有些觉得读书也不是那么美好的事情。
“公子,您要的树皮、麻头、敝布之类材料都给您备好了,若是不够,奴才马上让人运过来。”说话的是赵高。昨天扶苏回去组织人手,又是改造又是买麻头、敝布的破烂东西,扶苏堂堂秦朝长公子,做这样的事情自然让人意外,消息传回宫中后,秦始皇还特意派人问了一下,知道是郑玉珩的命令,还是为了纸张的事情,秦始皇也重视了起来,就把赵高派过来帮着忙前忙后,随便也跟着看看。
“够了。”郑玉珩看了一眼作坊内堆了好几座小山的树皮、麻头、敝布,连声说够了,他今天就是来试验一下,又没准备大规模制作,准备这么多不知道还以为郑玉珩准备开个厂子呢。
郑玉珩又看了看作坊新砌出来的两个大水池满意的点点头问道:“除了这两个大水池,昨天后来我让准备的碱,准备了没有,还有大铁锅跟火灶。”
“碱按照您的要求准备了一些,只是不知道您要用那种碱,盐碱、草木灰碱跟纯碱就都准备了一些,大铁锅拿来了两口,火灶这个作坊本来就有,奴才就让人给收拾出来了。”为了准备这些东西,昨晚上赵高就睡了两个多时辰就起来忙了,此刻自然应答如流。
“你赵高办事,我放心。”赵高的业务能力确实没的说,郑玉珩也不吝自己的奖励,头口褒奖了一句。
得了郑玉珩一句口头褒奖,把赵高美的不行不行的,腰板都听直了三分。
“很好,东西都备齐了就开始造纸第一步吧。把两口锅都倒上三分之二的碱水,然后往里面放入适量的树皮、麻头、敝布。”郑玉珩指挥道。
“听清了没,还不快去做。”赵高催促带来的人。
下人立马开始忙碌起来,去取水的,去拿树皮、麻头、敝布这些东西的。
没多大一会功夫,一个下人颤颤巍巍的走过来低声问道:“大人,适量是多少?”
这个问题让郑玉珩很尴尬,就是因为手机搜索的时候上面没写这些材料跟水混合的比例,郑玉珩才说了一句适量,被问到了,郑玉珩只好给出一个大概的回答:“没用过这等凡物做过,就先按一份的树皮、麻头、敝布比二份水的比例来两锅试验一下吧。”
下人听得似懂非懂,也不敢再问了,就下去继续准备了。
打来了水,加入纯碱,融合成碱水后,在往里面加入树皮、麻头、敝布。
以上的工作都做完了,郑玉珩回忆一下自己昨晚上背的步骤,下面应该就是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这些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
浸泡的方式无疑太慢了,郑玉珩着急看成果,果断选择了蒸煮的方式来加快这个步骤。
郑玉珩下令,下人开始准备柴火,生起火灶,开始煮。
蒸煮的时间挺长的,大概过了一个时辰,锅中的这些原料才脱胶,分散成纤维状,同时郑玉珩也注意到水的比例可能少了,因为蒸煮这么长时间,水差点烧干,后来又加了一次水。
毕竟郑玉珩也算第一次做,试验就是这样一个摸索进步的过程,更何况现在也没失败。
第一步原料的分离差不多了,郑玉珩回忆起第二步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
第二步也可以说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了,切断原料的纤维一定要切的很碎才行,不然成不了浆,也影响后面做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