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本是巴蜀人安居的天堂。自汉始,这片土地便落入外人的手中。自此,巴蜀之人成了自己家园中的流浪者。在自己的土地上,却不得不接受外来人的鄙夷。
《徙戎令》,本是晋的守御之策。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民族进入中华大地,与此同时无数的叛乱与暴动在这片大地上爆发。晋的官员本能地将这两件事联系到了一起。“一定是这些胡人带来的灾难。”很多晋官这样认为。他们认为,驱走那些胡人,便可换回王朝的平安。就是这道命令,改变了众多人的命运。
当时的益州牧利用徙戎令,打算驱赶所有的巴人。劫罗的家便是在那一场浩劫中被毁。惟有他命大,没有死在那场劫难里。一位墨者发现了他,并将他救起。
“那是个和蔼的老者,他将年幼的劫罗送到了我这里。劫罗——劫难中生还的希望之子,这便是那位墨者赐给他的名字。我现在还无法忘记那个人,劫难中人人自危的蜀人是不会去管他人的危难的。那时的我也是一样,是一个只顾自保的卑微铁匠。是那个人改变了我——最后的墨者。也许就是受他的影响吧,我开始把劫罗当作自己的孩子,抚养他长大,将我的技艺教给他……”
劫罗学会了铸剑。他沉浸于铸造杀人利剑的快乐中。每每铸剑之后,都要去杀几个落单的晋兵,以试其剑。幼时积郁的仇恨渐渐爆发,化作一团嗜血的狂噪。就在这时,他遇到了第二位墨者。这位自称“墨门逆子”的墨者给了劫罗一条光明之道。劫罗对墨家剑的执着便在那时产生,因为,在这位墨者的墨家剑法面前,劫罗自以为傲的利剑与剑术一次也未胜过。
曾经一度,他们朝夕相处,好似一对兄弟那般。在他的影响下,那个嗜血的劫罗不再胡乱杀生,他开始为了保护被欺凌的弱者战斗。
“看到那样的劫罗,我真是有一种说不出的欣喜。‘最后的墨者’给了劫罗生命,却是那位自称‘墨门逆子’的年轻墨者给了劫罗人生。那本是我应该给他的。只是,那样美好的日子,过早的离去了。”
不久,氐人们进入了益州。干涸的故土无法再养育他的子女,他们只能到他乡寻求新生。却不料,晋的官员根本不容他们。驱逐,盘剥,榨干他们最后的一点血。氐人们终于不堪其苦,奋起反抗。当时劫罗认为,自己应该助那些弱者一臂之力,便瞒着旁人,加入了暴动的队伍。起初,氐人们倒还取得些胜利。但是,新任的益州牧罗尚到任以后,大兵镇压,弄得他们节节败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