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川郡
既然入颍川,岂能空手而回。
颍川世家可是能人辈出,虽然最为著名的荀彧、荀攸、郭嘉、戏志才,已各投其主。但这颍川书院依然有众多的博学士字,可堪一用。
‘荀氏八龙,慈明无双的荀爽’如今还健在,于颍川书院教授家学;‘梁上君子’陈寔才去世不久,陈纪、陈群父子正为其守孝在家;钟繇也正待在家中练习书法。
能得荀、陈、钟三家认可,这一行便不亏了。
轻装简行,以蔡邕弟子的名头,夏启登门拜访颍川书院。
夏启领大军出轩辕关的消息,早就传遍了颍川各地。
“后辈小子拜见慈明先生”。能见到荀爽,让夏启心中倒是有一丝小激动,很是恭敬的行礼。
荀爽初见夏启,也是大为感慨,同为党人,他可与蔡邕时有书信往来,对于蔡邕这位‘关门弟子’也算是知之甚深。见他虽不及弱冠,神情豪迈,志向才略出众,相貌俊朗,眉目俊伟,体态匀称,标杆般笔挺的修长身材,可见其身当有不俗之武艺。见其以晚辈之礼来对自己,荀爽微微一笑,暗想;“其他方面暂且皆勿论,至少在德行方面夏承德还未曾见到什么有亏之处。传言这小子残暴嗜血,却不可信。如今一见倒是验证了蔡邕信中所言的少年俊杰,沉稳谦逊。
这长辈面对晚辈,这从古至今都是相同场景,必定要考较一番,荀爽自然也不例外,各种问题接踵而至。好在生在信息大爆炸的现代,加之不求甚解的性格,让夏启这脑瓜里可装了不少的知识,从古至今,天上地下,包罗万象。也不知为何,这前世看过几乎连自己都忘的知识,在重生之后,却清楚的的印在了脑海之中。
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而且有了蔡邕这位名师的调教,记忆力不错的夏启很是下了一番苦工,倒是对这各家学说,多了自己的一番感悟。
一番考较之下,这夏启虽欲经典之上较为生疏,可每到精妙之处却颇有见地,令荀爽亦是大为受用,观点鲜明,发人深醒。对夏启颇为喜爱。这般少年英杰,文武双全,又是自家好友之徒,荀爽对夏启倒是略有爱惜了。
“洛阳大乱方歇,汝身为大将军,却不坐镇洛阳,稳定朝局。而是外出领军征讨,老夫愚钝,实在是不甚明了。还请见告?”
“荀公明鉴,洛阳杨氏杀王子师,挟天子而自立,教训在前。启本非恋权之人,满腔报国热情却不想陷入洛阳的内部争斗之中。”
听夏启说道王允被杨氏所杀,荀爽顿时愤愤不平。要知道,他与王允秘密联络反董,却不想这功成之时,却跑出来杨氏这只‘黄雀’,不仅抢夺功劳,更是打杀有功人士,王允一家被其灭门,跟随自己二人反董的士人,不是被驱逐便是被杀。幸得自己运气,得以全身而退。
这杨彪一家被人拉下马来,荀爽心中倒是有一丝畅快。
如今不仅是洛阳不稳,而且天下诸侯林立,拒不听命洛阳朝廷,汉庭实在是名存实亡亦。
诸侯混战,皆对洛阳虎视眈眈,以启看来如今的洛阳便如同鸡肋,嚼之无味,弃之可惜。
虽对夏启将汉庭描绘成鸡肋,荀爽不很舒服。可想一想,夏启所言却有些道理。
董卓乱洛阳之后,汉庭威信尽失。在杨氏与江东废帝刘辫宣战之后,
天下二帝,互不想让的局面,更让天下的野心家们见到了可乘之机。
诸侯拥兵自重,俨然已经成了割据的局面。百姓如今早已忘记汉庭的威仪,而屈从在各地诸侯的武力控制之下。诸侯混战不休,苦的依然是百姓。
荀爽摇头叹息不已。
自己确实老了,居然没有眼前这个小子看得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