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群愿意投靠自己,幸福来的如此之快。夏启欣喜不已;
陈群可是在本土三国人物之中的顶尖人才,他厘定律法,推行九品中正制,奠定曹魏政权的基础。治世之才,竭忠尽职,为曹魏政权的礼制及其政治制度的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河东无人能与之想比。
有玉灵在,夏启自然无需担心他的假意迎奉。
陈群的投靠,可是代表着颍川部分世家的一种认同;
这要拐走陈群,自然该去拜访一下陈群的长辈。
陈群之父陈纪,少而聪慧,与陈谌俱以至德称,兄弟孝养,闺门雍和。与陈寔和陈谌在当时并称为“三君”。
眨眼间,陈府便到。
“大将军请入大厅休息,吾去请家族长辈前来拜见。”
陈群在回转之路上与夏启相谈更欢,二人将‘九品中正制’商讨了七七八八,顿时升起惺惺相惜的感慨,陈群更有相见恨晚之感。自然更加热情相待。
“客随主便,文长自去安排。”
夏启心知,陈群投靠自己还未曾与家中长辈交待,这会儿自然要去好好解说一番,等到认同。
他心中也不急,相信陈群的人品,汉末的士人可不喜欢言而无信。
听闻了自己儿子对夏启的投奔之心,陈纪默默不语良久;
深锁的眉头,便知他对夏启前景的不看好;
“父亲大人,且先宽心,听孩儿与你分辨一二。”
陈纪见陈群一副认真的表情,心中诧异,不知这夏承德在何处打动了人。
“与夏承德交,如沐春风;其学识,吾自愧不如,其心胸之阔,天下鲜有人可与之比;”
有这般夸大?
“父亲难道不知孩儿品行,如何会妄言。”
陈纪点头,自家儿子的品行,自己很清楚,其目视陈群,欲要找出一丝不同寻常。
“‘九品中正’以品状让取士人,与刘辨之‘科举取士’、曹孟德之‘唯才是举’想比,如今的环境,却是更适合的取材之道。”
“原来如此。”陈纪暗叹;
夏承德居然接受了陈群所提的‘九品中正’这一构想,却是对天下有更大的野心,有失必有得。失去一部分的权力,可他将或活的麾下世家的全力支持,获得名门士子的依附,这就足够了。如今大义已被占领洛阳的他窃取,若是得世家大族的鼎力支持,定可成就一番伟业。
“夏承德不愧为大儒蔡邕的弟子,文采武功无一不通,百家之学皆有涉猎,其尤善辞赋,信口而来,让人不得不佩服。”
“闻其言,知其意。遵循古礼,刑不上大夫、非叛不诛;愿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试问若这是他本意,当时读书人之福,天下读书之人怎么不趋之若鹜。”
“来人,去请二老爷到大堂会客。”
既然陈群认同了夏启,并打算投奔河东,自己这个陈家家主自然要为其铺设一条康庄大道;陈氏虽算不得高门望族,可也算得威名远播,自不能屈居人后,河东卫家和裴家可谓倾尽全力扶持,颍川陈家自然不能与之想比;但对其他河东家族,陈家也不能落于人后。
陈群闻自家父亲之言,认同了自己的打算,心中也是欢喜。
有家族的支持,自己在大将军麾下可用的资源就更多,做起事情来自然事半功倍。
斜阳沁人
将马上的夏启身影拉得老长;
可想到自己为脱身,用了王允子侄的名头来敷衍搪塞曹操,若是此刻王守仁回转书院,被曹操遇上,该如何是好。
以曹操爱才之心,遇上王守仁这般的人物,怎么可能放他离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