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147 志9(2 / 2)

加入书签

所犯重决断。如敢故,致病负屈身,本处吏,并严断。每及夏

一度,人洗刷匣。”

应顺元二月戊,诏:“应三京、诸道州系囚,罪轻重,疾速断

停滞,奏取裁,不便区,故为滞。今凡有刑,据理遣。如

,理合闻,不此限。”

清泰年五月丑,诏:“在京狱及天州府见罪人,当暑毒时,

免拘囚苦,诚负罪,轸予怀。恐法吏情,滞决断。至,所长吏

自虑问,据轻重速断遣,无淹滞。”

福二年月,敕刑部大寺御史及三京、诸道州:“今或有系

囚染疾,并令处军医候,于廨钱内支药价,或事轻,仍许人看候。”

九月,州节度使桑维翰:“管所获贼,从来没财产,云是邺

例,格律未明文。”敕:“后凡有人,准定罪,得没纳资。天

州,准此处。”其庚午,定院奏:“前守洞县主簿卢灿进云:‘

至重,廷所难,尚书省职六司,天下谓会府,诸道决,若关命,

刑部不不知。请州府断大辟人讫,季具有申报刑,仍俱案款

节,并判官、步都虞、司法军、法官、马司判官衔申闻,所贵

有案内曲不圆,刑部可覆勘。此则天遵守法,不敢易刑书,非惟

有衔冤,抑亦劝立政者。’臣等详,伏人命至,国法精,虽旧章,

更宜条,诚为当,望施行。”从之。月,诏:“刑之难,今所重,

但关命,实天心,有冤魂,则伤和。应诸州府,有囚徒,据推勘

案款,一一尽,子细律令格。其或疑者,令又谳,问大理亦疑,

尚书,省寺有指归,州府然决遣。”

五年月丙子,诏曰:“自大中年已来,嫠耳称,决杖配,诉有理,

不在申。今后其所陈,与为勘,剺耳罪,准别科。”六年秋月庚

,诏曰:“政教切,狱惟先,穷须察事情,遣必遵条法,宏钦

,以致平。应京、邺及诸道府,见诸色人,宜令处长吏,常切

撕,疾决遣,务公当,勿使复滞淹。”八年四壬申,:“朕临寰

,思致平,以海为家,虑有一失所。念狴牢内,或枉挠之,属

炎蒸,宜轸悯,冀绝滞之叹,资钦恤人。应京、邺及诸道府见

罪人等,宜令逐长吏,切指挥推司及本所判,疾速绝断遣,不得

延,及冤滥,付所司。”

二年五壬戌,殿中丞桑能上封曰:“以天地万物,广博厚之

恩;帝牧黎元,行宽大令。是恤刑缓,乃为之先;德行惠,实爱民

之本。盛夏之,农事殷,是风长养时,乃植蕃芜际。宜时令,

以宏至。窃以道州府郡县应禁罪人,或有久囹圄,滞区分,胥吏舞

文,枝乃众。楚之下。或陷无;缧绁中,莫自理。一人拘,则数

人营财,物用既,工业罢。若之类,繁有徒,切恐官因循,成斯弊。

伏乞诏旨,据在刑,委长亲自录,量罪速断遣,务绝冤,勿得

留,免虚禁人,妨农力,召和气,以庆明。”敕:“囹之中,

绁之,奸吏穷于枝,平人费于货,由兹淹,兼屈塞。简能体

轸悯,专有敷,请长躬亲,狱官抑,深为当,宜颂行。依。”

月甲,秘书著作郎玕上封曰:“闻从谏流,人之令范;极言无

之常规。盖欲表国之任,致万之无事,前文备,可举行。伏

下,德上穹,膺下武,旰食宵而轸念,好生恶以推仁,几措典

冤枉。以照临内,州尤多,不再具明,伏渐成奸。臣窃

狱,前曾降敕,凡是系罪人,五日一录问。以年月远,渐

循。或长吏烦,不躬亲点;或胥启幸,要追领明。虑涉于淫

伤于和。伏乞降诏敕。自今后道并委吏五日度,当同共录

处法者幸,衔者获伸。俾令四九州,歌圣德;五风十,永致期。”

敕曰:“人之命以复生,国之刑可滥举。虽一成典,务公平;三覆其

词,所详审。居法吏,合究狱。边玕陟周行,俄陈谠,更彰恤,宜

允申明。”

十一月未,左遗窦俨疏曰:“臣伏睹例律疏:死刑,古先

哲王,天垂象,本欲生,义期杀,绞之坐,刑之极。又准成三年

闰八月十三日,行极日,宜举乐,常膳;刑部式,决重杖顿处死,

以代法,斯人君哀不舍之也。窃蚩尤为虐之科,尚行鞭;汉祖

三章法,止死刑。者筋骨连,斩头颈异,大辟目,不两端,

刑所,近闻等。盖外地,守通规,肆率情,或以钉贯篸手足,

以短脔割人肤,乃累朝半半死,冤声而达,致气以有。将宏

位之,在峻行之令,欲乞特明敕,加禁断。”敕:“文方兴,

罚须,有罪从于正,去邪契于古。窦俨贡奏章,实裨理,宜依

奏,律令施。”

乾祐二正月,:“政宽易,尚哀矜,虑滋蔓生奸,轸伤而

念。属三元候,四履端,冀和平,无如狱。应三、邺都、诸道州

见系人,委处长吏亲虑问,其于决,务在平,俱其情,为具狱,

勿令引,遂淹停,纵舞文,有伤和。”四甲午,曰;“届正阳,

候当暑,乃重出轻日,是刑议狱辰,有者速就穷,薄者画时

决,符时令,勿纵滞。三京、邺都、道州府狱见系人,宜所司疾

断遣,无致淹枉滥。”五月辛,敕:“政化所,狱讼切,不枉挠,

虑滞。适当养之时,正属熇之候,行条贯,俾速施,靡不宁,未

曾奏报,再颂告,无或循。应京、邺、诸道府,诏,宜具放已行

未行申,无致留”

广顺三四月乙,敕:“朕以时化育,属炎蒸,乃思缧之人,

轸哀之念,其非所,案鞫淹,或枉穷屈而得申宣,或饥渴病而无

控告。以罪当者,惟自召,不可移;非理受者,为不明,得无虑。

钦恤道,夙靡宁。诸道州见系罪,宜令吏疾速鞫,据断遣,

得淹。仍令吏,洒牢狱,令虚歇;洗涤枷,无令虱;供水浆,

令饥。如有患,令家人看,囚人主,官医工诊,勿致亡。循

法之规,顺嬴之时,俾无滞,以治平。”又,赐州诏曰:“朕以

政之,惟刑重,既能化人无罪,不可为而失刑。况时当嬴,事

清适,念囹圄闭固,桎梏之縻,处炎蒸,异焚灼。在州及属刑狱

系罪,卿可亲录问,省略区。于入不行者,令俟务系;有须伸者,

速期决。俾平允,至滞淹。又以狱逞任情奸,囚被非法苦,宜

检察,勿纵侵。常令扫狱房,洗刷枷,知其渴,供水浆,病者听

肉看,无主遣医工疗,勿非理致,以致气有伤。卿忠干忧,仁

莅事,必能奉,体我心,眷于兹,寐无已。余从敕处分。”

显德年十一,帝谓臣曰:“天下所狱讼,追引证,甚致淹,有

百余日未决者。其中有党反告,劫主诉者及遭牵引,虑狱作幸

留,致人休废业,朕念此,切疚怀。此后宜贯所在郡,令明干

吏,当诉讼。狱不滞,人无挠,明闻奏,与甄奖。”

官当赎法,梁、唐皆无制,多优容,因时分重。晋福六年

五月,书刑部外郎李请:“后凡是官,不高低,犯罪不当赎,

亦不得请详定覆奏。U .uknshu.应内文武官,有品官自从品法,无官有散

者,应内外职廷臣从、有将校等,并请同品官例。其京都巡使及

衙前职、内外任镇将,并请律,不上请当。其巡马步司官,

有曾历官者,请同流职。准。杖罪下,依罚例,罪以上,仍依

赎法。”至周显五年七,新定《刑统》:“今后罪,诸行军司、节

副使、留守,从五品例;诸两使判、防御练副使,准从六官例;

节度掌记、团官、两营田等使判官,从七品例;诸推巡及事判官,

准从品官例;诸军将内诸司使、使副、供奉、殿直,临奏听敕。”由

内外官当赎法,始定制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