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来的是一位年轻公子,二十二三岁,面容很是清秀,似乎还有些腼腆,先向刘贶行了礼,叫了一声“父亲”,刘贶略点了下头,向他道:“这位是洛阳来的李公子,前些日子你见到新印的《史通》一书,便是出自他手。”
年轻公子稍有些吃惊,想是没有料到父亲与之谈了好久话的人,竟是印制《史通》之人,便向李复施礼道:“小生刘滋,字公茂,见过李公子。”
李复忙回礼说了自己的名和字,却听刘贶又道:“这是老夫的次子,如今为太子正字,在习家学经史。但见识和才学,却是远远不如李郎,日后如有机会,还望李郎多多点拨犬子才是。”后半句却是对李复所说。
李复忙称“不敢”,刘贶又对刘滋道:“李公子的才学和见识,是我平生少见,不但有心能改进印坊印刷之技,印制书籍,且对你祖父撰成的《史通》一书,见解极深,观论奇特,若是你祖父在世,恐怕也要引为密友相知……”
话未说完,就听刚才那个银铃般的声音响起:“究竟是谁,能让爹爹如此夸奖?这人真的有这么……”随着话语,一个窈窕的身影在门口闪了一下,走进门来,李复再次转头望去,却犹如被电打雷劈一般,霎时就愣住了。
进来的正是李复在洛阳相遇两次的那位女子,她见李复那里有不少好书,便设计说印书要征得撰书人的同意,以提醒李复为由搞走了一批不掏钱的书籍。李复问她的居处,她说就在长安,李复一直以为京城之大,难以找寻,却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在这里再次遇到她。
愣住的不止李复一人,进来的那位女子也愣住了,嘴里的“厉害”两个字便没有说出来,但她眼珠一转,立时就反应过来,冲着李复道:“是你?!”
李复还是和第二次相遇时一样,傻傻的答道:“是我。”
刘贶喝道:“梅儿无礼!”但眼里却满是笑意,见二人如此对答,不由奇道:“你们认得?”
不待李复开口,那女子忙抢道:“见过的,便是我给爹爹说过的,在洛阳时见他印坊里书很是不少,还印有《史通》,一说起来,他知道我是刘文公后人,就送了那一批书给我。”
李复在默念着那女子的名字“梅儿”,却听她如此说来,不由大奇,她何时说过是刘知几后人了,明明是想着法子套走了那批书,让她说起,却成了自己情愿送给她的。虽然自己当时确实是情愿,不过原因可绝非她说的这样,而是因为她太酷似自己苦苦相思多年的恋人。
但此时她这般说来,一定有她的原因,李复当然不能说不是,只好苦笑着点头而已。
刘贶听了,笑道:“原来如此,李郎,这是我的小女,性情顽劣,还请勿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