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良何以教我?”吴知县见陆骏胸有成竹,倒也礼贤下士虚心求教。
陆骏想了想道道:“老父母流转在即,需要找一个见效快的工程……修桥铺路若是大动作时间太久,小打小闹凸显不了老父母的政绩……不如治河来得快,也容易见成效。”
吴知县愣了一下,修桥铺路可比治河容易多了,而且前些年庐州府组织各县进行清淤,合肥县境内几条大河也都治理过了。
如今风调雨顺,没有旱涝灾害,还要再次治河就有浪费人力和财力之嫌。
要知道古代没有那么便利的工具,类似治河之类的大工程,全靠人力,如今没到治理的地步,贸然发动老百姓治河,还要落下骂声,更别说单靠合肥县的财力也支持不这么大的工厂。
孙师爷皱着眉头:“子良是否说错了,治河怎么就容易了?而且前几年刚刚清过淤……没这个必要。”
吴知县点点头:“劳民伤财,确实做不得。”
陆骏倒是想不到有着茬事,前几年他在京城读国子监,还真不清楚庐州府已经有过动作。
“这……”有些尴尬了,陆骏拱了拱手,刚想说一声抱歉的话,不过脑袋里突然灵光一闪,仔细想了想,越想越是有可能,过了许久,这才舒了口气,缓缓道:“老父母可曾听闻江淮运河?”
江淮运河?这话问的吴知县和孙师爷都愣在那里,还是吴知县博闻强记,想了想道:“三国志有载:(建安)十四年春三月,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秋七月,自涡入淮,出肥水,军合肥。按此理解,是可以行舟经肥水(东淝河)至府城,从府城经施水南下经焦湖如长江。”
“东主所言不差。”孙师爷代吴知县处理政务,甚至比吴知县更了解合肥县的情况,经吴知县一提醒,不住的点头:“本县西有曹操河,据说原是曹操所修,在将军岭附近沟通施水和肥水……这样一来确实可以沟通江水、淮水,称之为江淮运河倒也恰当。”
江淮运河自古就有,当然名字可能不一样。据考证,曹操运兵确实南下,确实挖了这么一条沟通施水和淝水的运河,甚至唐代都还在用,后来渐渐淤积废弃。
到了现在,几乎没人记得有这条运河的存在了,单陆骏却知道,这条运河还是很有价值的。
陆骏也是从后世知道江淮运河的概念,在后世各种运输方式都很方便的情况下,天朝和地方政府依旧愿意花费巨资来修建江淮运河,其价值可见一斑。
当然似后世那样的大工程也不现实,单只需要把肥水和施水再次连通起来即可,仅仅需要二十里不到的工程量即可!
这次不用陆骏去说,吴知县两眼放光,看着孙师爷问道:“彦卿,你觉得可行否?”
不用想也能知道吴知县的心思,如果真能再次挖通江淮之间的水运航道,不只是现在能体现吴知县的政绩,甚至可以留名青史!
这真不是玩笑,也不夸大,历来凡是治河治水卓有成效者,无不名标青史。甚至说起隋炀帝,也不能抹杀他开挖大运河的功劳!
想到这个,吴知县心里就火热,看着孙师爷的目光也是殷切了许多,只等着孙师爷点头,这就开是动工了!
不过孙师爷就有些苦笑:“东主,开挖运河沟通江淮确实可以,但是有一点,县衙没钱!”
其实作为幕僚,孙师爷已经在盘算开挖运河的花费,粗算下来,也要三四万两银子,这其中的劳力还都是免费的,需要县衙增加徭役。
当然也需要依靠几条现成的河流,不可能重新开挖一条新的河流,不然花费远不止这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