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首家自助火锅店开业啦!开业的第一天没有过多的宣传,我的室友还有学校的老乡都过来捧场。那时候不懂什么试营业这一说。就是凭着力气大步向前走,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其实长大就是这样一步一步遇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然后积累经验,困难成就成熟。
从火锅店开业的这天起,我的生活节奏彻底发生了改变。因为是第一次正式做生意,所以我比较在乎,凡事都是亲力亲为。每天早上我会主动早起,骑着二手电动车去市场亲自买菜,当我回到店里的时候店门还没有开,我把菜放在门口,匆忙又得去学校上课,那个时候上午的必修课还是不敢耽误,因为学分不够会无法毕业。中午11.30之前我还是得匆匆赶到店内,准备中午的营业。店里后厨有父亲帮忙,我还是比较放心,前厅有发小在,我还顾了两个学生兼职,还有一位年龄比较大的阿姨在后厨帮忙洗碗。就这样一个萝卜一个坑,火锅店度过了第一个月,也是不断改良的一个月。至于营业额我倒是没怎么去关心,反正自己口袋每天都有800左右现金进账。当时也是比较满足,相比同寝室舍友,甚至在班级里我也算是小有名气。人就是这样一旦有了些许优越感做人做事就会飘,不着地。
因为大局势对我特别有利,校外唯一一家火锅店,也是唯一一家自助餐,还是当下比较前卫的单人单锅。所以火锅店的生意一直稳步上升,从最初日营业1000多,到2000多,3000多,如果遇到节日可以买到5000多。所以我在当时培养了一个特别不好的习惯就是不讲价消费,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从来不跟人讲价,还有一点就是几乎不在学校食堂吃饭了。每天都是在校外饭店吃饭。我找了一个老乡,让她顶替我的位置。这个时候我几乎已经不在店里干活了,每天就是下课去转转,听别人叫一声老板来了。我则已学业为重的理由天天去“潇洒”。除了去一些不得不去的科目听课,其他时间不是在玩就是在玩的路上。我不喜欢上网,一般都是在打台球,吃饭,宿舍打扑克。当然这些都还能容忍。现在想起来让我有些后怕的是那一件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真的没错,“孟母三迁”也确实有道理。学好不容易,学坏一出溜。我们寝室有位“精力充沛”得室友,他来自广东佛山,说着一口粤式普通话。那几年也是莞式服务刚刚流行的时候,经常能从他嘴里听到“胸推”“精油”“大保健”。有一次,他晚上回来又给我们讲述了他的“西站奇遇记”。“西站”我要说明一下,在长沙呆过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汽车西站,这当时应该是长沙比较出名的红灯区了,当然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几乎每一个城市的发展都会经历灰色地带过度。这一点没法去抹杀掉。对于底层大众来说这些区域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犯罪率。明码标价,有钱就是大爷,在人类文明发展中一直存在。经过室友长期的不断洗脑,处于青春期的汉子几乎都产生了冲动的想法。终于有一天他带着我见识了所谓的“西站风光”。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服务多么好,而是让我知道了金钱力量真的无处不在。确实不需要太多的交流,进门-选人-上楼-洗澡-按摩-下楼-交钱-走人。没有太多的铺垫,没有复杂的感情培养。只要你有钱你可以迅速做完一切,至于感觉那完全是因人而异,因钱而异。从此每三天西站之旅成了常态化。
半年后因疏于了对店面的管理,理所当然生意稍微有些许的下滑。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人贵有自知之明”,其实我也就是说说而已,面对自己我还真没有自知之明。总是习惯于从别人身上发现问题,指责,不满也从来不加遮拦。记得有一次我与父亲因为早上要不要亲自去买菜的问题,发生了剧烈争吵,我认为我们是小本生意需要每天自己去挑选蔬菜,父亲则认为这些是完全可以找一个信得过的商贩每天定点配送。其实现在想起来都没有错,错的是谁去做这件事。人们总是看到自己的付出,辛苦却从来没有去体会过别人的经历,只是单纯的凭借眼睛看到的情况妄加揣测,以至于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终于父亲因为受不了我的指责一气之下,带着自己的行李离开了。我记得那天早上父亲故意发出很大的声响,他的目的是想让我去挽留他,去道歉。但是我当时的性格是不允许我对任何威胁到我的人或者事情低头。UUw.kash.co父亲走后我就发明了一句让我至今伤人无数的名言“你要来我拍手欢迎,你要走我绝不挽留”。可想而知当时父亲内心应是承受了巨大的不满。
父亲走后我打电话给姨妈,我知道姨妈这几年一直在老家没有事情可做,身为家庭主妇的姨妈肯定可以拿下厨房这点活。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让姨妈过来帮我,虽然不会挣很多钱,但肯定比在家闲着多一份收入。几天后长沙火车站,我看到了姨妈那肥胖的身影,令我没想到的是姨夫也过来了,当时心里有一点不快,心想姨妈为什么要带姨夫过来,这又得多一份支出。其实年轻人就是不会体贴理解人,当时的心理建设也没有很完善,想问题比较单一。但是不大一会我还是接受了姨夫的到来,心里想来就来了吧,在一起也相互有个照应。钱都进自家人口袋里了,没啥不妥。
经过2天的简单培训,姨妈姨夫就上岗了,姨妈确实比较勤劳,姨夫也担当起了吧台收银,经常可以看到姨夫肩披皮袄,坐在吧台算账。虽然不太协调,但是他们的到来也彻底解放了我。毕竟都是自己家里人,没有什么不放心的。我记得最长的一段时间大概有一个月我没有去过店内。我中途也听到过兼职学妹很多抱怨,但是总体来说没有什么大问题。我也就没太过于操心,其实我应该是已经度过了开店热情期,就是老话说的“三分钟热度”,我已经没有任何的自豪感了,对于火锅店也没有长远的规划,我就每天人云亦云的在校园里,仿佛这件事跟我没有任何关系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