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苦难的日子多么难熬,人们也会坚持的走过来,哪怕那些黑暗的日子就是眼前,只为了活着。
1983年是新中国第一届春晚,是万家灯火的庆团圆的日子,是土地改革分产到户的日子,是陈志君的儿子陈涛降生的日子。
婴儿的啼哭声就像这个世界最美妙的乐章,撩动着人们的心弦,可是在孙长华的心里却是烦闷和噪音,当她烦躁不安的时候,他恨不能上去打他一顿,当她高兴时又恨不能放心手心里,看着丑陋的婴儿,哪里像自己一点,全像那个男人,还不懂基因强大的女人,心里悄悄有点嫌弃自己的孩子丑。
刚出生的陈涛,多少有些丑陋,小小的眼睛,趴趴的鼻子,由于孙长华整个孕期的营养不良,他日常的饮食习惯里根本不喜欢吃肉,孩子有点瘦,奶水也不多的她,只能将就这么喂着,在那个贫穷的年代,根本就不重视,更别提奶粉了。
月子里陈志君负责做馒头,乡亲有走动的来下汤,送来的鸡蛋,每天就是鸡蛋馒头,很快就吃腻了,陈志君也会换着花样的擀面条,爆锅再下面条,孙长华也是人生第一次感受到了幸福,发现这个男人还可以依靠。
孙长华的母亲第二天便回家去了,理由是家里还有一大家子等着她照顾做饭,所以整个月子便只有爷孙两个伺候她,而婆婆也只来过三两次,来到却多是数落和责骂,活脱脱多年媳妇熬成婆后的立威,而那个年代的媳妇大多需要忍受着,这种情况,因为不管怎样刚进门的媳妇,根基也浅,没什么话语权。
坐月子在当时的农村还不是那么重视,除了每天要去倒尿罐子,还要准备擦屁股的土坷垃,因为那个年代还没有卫生纸,女人例假也用布缝几个,当卫生巾用,月子里的按道理是不能生气的,而矫情且强势的孙长华每每会因为小事跟陈志君发脾气,而那不知深浅的嘴更是口若悬河的骂。
发脾气的日子特别难熬,在月子里陈志君动手第一次打了孙长华,或许是不想再忍受她的责骂,或许是心情不好想教育她,毕竟当时流行的是打出的老婆揉出的面。
除了父母从来没吃过亏的孙长华自然不会轻饶了陈志君,拒绝吃饭,不管孩子,大哭大闹,瞬间三间土胚房里孩子哭老婆叫,陈志君第一次见到这种场景也是蒙逼了,老爷子赶紧来劝,拿着拐棍就是一顿打,给孙长华出气,可倔强的孙长华根本就不吃这一套,她又怎会这么放过陈志君,一直吵着要回娘家,甚至说出了离婚,陈志君第一次觉得害怕了,看着年幼的孩子,只好底下了头,做了保证,才算结束,孩子已经饿了好几顿了……
两个没有灵魂的躯壳一般的人,就这么生活了下去,而打骂却会伴随着他们一生,男人不会忍让低头,而女人更不会贤良淑德,注定我,这一生充满坎坷和磨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