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是黄河南岸的山谷,一条大路穿越整个镇子,依然是民国期间,依然是1930年左右,但付家和郑家不同,级别不同,郑家是村医,付家是保长,保长在民国什么级别呢?村长或者几个村的联合村长,别拿保长不当干部,民国的保长还是很有能耐的,非才疏学浅,木讷死板之人,付保长名字叫付甲,保长在民国属于阶级利益代表,主要是家族势力,地主买办阶级选举的乡村管理人。那也就意味着两方面,一个是付甲属于管理层,周世全属于被管理层,一个是付甲跟这些乡绅平起平坐还得维护他们利益,就好比家庭代表,协会代表,保长有双重势力背景,家族势力地主豪绅,民国政府委任。
一个镇子有很多姓氏,比如郑姓,付姓,平姓,张王李赵,周吴郑王等等,就好比山谷里有各种树木一样,来历不同,外观不同的价值不同,但生机勃勃,丰富多彩。郑姓和付姓分布比较广泛,中原之地最早都是郑国封地,郑姓不少,多本地姓氏。而付姓和平姓,祖上多来源于山西,后经动荡而南迁。至于说付保长祖上什么情况,并不知晓,能混上保长,也算光宗耀祖,负保名字也表里如一,富甲,保甲,要混住事儿,名字都不能输到起跑线。
保长主要干啥工作呢?管,教,养,卫。管自然是相当于村子一样,管理,教属于教育,文化,宣传,起到宣化承流的作用。养,主要是医疗,粮食,税收的工作。卫,当然就是保卫,村调解,巡防,武装势力。那么这么来看,保长可就权利非同小可。保甲制度有上千年的历史,主要由于地广人稀,交通不便,高度集权产生。老话常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那么咱们看看古代知府,知府负责,人口,婚姻,医疗,教育,司法,安保,河务,农林牧副渔,如果清明还好,腐败可不止十万雪花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如果保长造福百姓,肯定一地之福,如果保长造孽百姓,肯定一地之灾。蓬生麻中,不扶则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那么旧社会,政局黑暗,守住节操有点难,因为体制就需要自筹办公经费。
付保长白天一直都在保公所,上班也好,办公也好,跟郑昌坐诊一样,郑昌坐诊治疗,头发头发热,腹痛腹泻等,然后对症下药,主动出击,救世济民。付保长是坐着接受上级安排,四处刮点民脂民财,主动出击,欺上媚下。对应上级是没办法,因为胳膊扭不过大腿,更何况保长就是个小指头,土地公而已,像付保长的土地公公一个县也不少。保长很少有工资,或者略微拿点补贴,自然就靠截留粮食,乡绅资助,刮点钱财,因为还有保丁要养,一个人也运作不开。这就出现了极端,有些有能力,清正的人不愿意做,有些蝇营狗苟之徒拼命往里钻。虽不能完全说是乌合之众,但付保长绝对属于负的无底洞。天理,国法,人情,在民国时代,人情讲得多点。白天讲国法,上方有令,晚上讲人情,借钱消灾,就这么回事儿。
保公所在靠乡大路的山上,坐西朝东,骑跨在山头,大院,有围墙,围墙上挂清泉保公所,院内土坯房,分办公,关押,保丁室,食堂,房上,挂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帜,文化台,开会,批斗,宣判用,有马棚,马夫,功能完整。任何一个职位都是一个平台,咱们咋理解保长这个平台呢?肯定造福百姓是正,平是承上启下,负肯定是缺德造孽。那么行为咋去理解呢?就好比审案,公平审判公正判决,问百姓索点法喜钱可以,两头吃也可以,可以理解为平,伸张正义,但是以受贿左右案情,助纣为虐为负。那么付保长就喜欢负,因为人间正道是沧桑,正道太累。
付保长除了要运转保所,还有家眷,旧社会成功男人的标配,一妻多妾,付保长一妻一妾,两个够了,多了也养不起。正房生的是个丫头,偏房是个儿子。母以子贵,偏房除了年轻受宠,还因儿子受宠,偏房也是因为正房女儿才纳妾。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啥意思?无后大不孝。付保长可能啥都负,但孝敬娘亲,那是非常的出名,对娘亲言听计从。付保长对家庭那是相当的有爱,但不知道为何不以爱家之心爱百姓。这类现象也不少,自私心作怪吧。保长儿子叫付吉,吉人天相,大吉大利,后来大房也生了个儿子,叫付祥,可没能吉祥就夭折了,付保把邻村郎中医生召集完,也包括郑昌,都没能救到付公子的命。
预知详情,下回分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