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三年(1569年),鞑靼东部草原发生旱灾,大量牛马死伤,造成了很大损失。草原上各部蠢蠢欲动,想要南下劫掠大明,以弥补自身的损失。但又惮于戚继光的威名,一时踌躇不前,都把目光投向了鞑靼东部的两大霸主,土蛮部和朵颜三卫。
土蛮部首领土蛮汗狡猾奸诈,他不想做第一个和戚继光正面厮杀的人,但又想试一试戚继光战力究竟如何,就联络朵颜部一起发兵南下。这正合朵颜部首领董狐狸之意,于是双方约定十二月一起出兵,趁戚继光还未把长城修完,突入长城进犯蓟镇。
隆庆三年(1569年)12月,朵颜部董狐狸按照约定领精锐骑兵三万杀向蓟镇,而土蛮汗却在出发前诈称患病,没有发兵,还让报信的人缓缓而行。
等董狐狸收到土蛮部消息时,军队已经离蓟镇不远,这时董狐狸才知道上当了,但此时他骑虎难下、进退两难,如果此时退兵,不仅名声受损,而且这次出兵人吃马喂都白白消耗;如果进兵又要独自面对戚继光,他心里一点底都没有。他权衡再三,还是下定决心和戚继光一较高下,便继续领兵杀奔蓟镇。
戚继光收到朵颜部来犯的消息,知道自己上任以来面临的第一个重大考验来临了。蓟镇长城还没有整修完毕,敌人很容易找到缺口突破,而此时蓟镇只有一个车步骑混编作战营完成了基本训练,总兵力不过八千人,其他营刚组建还没有形成战斗力。手下将领都认为兵力悬殊,此战无法取胜。
游击将军刘平劝戚继光不要出兵,他认为每年这些鞑靼骑兵都会寇边劫掠,等他们抢完自然就撤兵了,虽有过错但并不严重,如果贸然出兵,一旦战败就是大罪,这是他多年来积攒的经验。
戚继光听了刘平的话怒发冲冠,他大声斥责道:“我等驻守蓟镇,保国安民义不容辞,如今鞑靼南犯,眼看国土被践踏,百姓遭涂炭,此时无动于衷与国贼何异!”说罢命人将刘平拖下去重打五十军棍,以儆效尤。并环顾众人道:“再有妖言惑众乱我军心者,军法处治!”众将士闻言不觉懔然,心形俱肃。整肃部队后,戚继光即率混编营八千将士前去御敌。
此时朵颜部骑兵屯聚塞外,首先进犯蓟镇的董家口。董家口的长城和空心敌台都已修建完毕,并有将士驻守。瞭敌的士卒发现敌人进犯,立即举烽火示警,附近的敌台发现后都非常警惕,台中士兵立即登台准备应战。
董狐狸没见过空心敌台,不知其功用,只见其突出于城墙,便遣兵攻打。台中明军通过箭窗不断施放铳箭,朵**兵纷纷落马,根本无法近台,而他们的箭又被箭窗所挡,很少能攻击到明军。朵颜部猛攻了一个上午,留下了一地的尸体,却连一个敌台都没有攻下。董狐狸这才知道敌台的厉害,急忙下令停止进攻。
董狐狸及时改变战术,午后开始集结兵力,以敌台中间的城墙为突破口发动猛攻。城墙上的士兵通过垛口施放铳箭还击,两侧的敌台四面都有箭窗,此时台中明军通过侧面的箭窗也同时发动攻击,形成三面合击之势,朵**兵伤亡更重。
在发动了几次冲锋毫无收获后,董狐狸意识到这些长城经过戚继光改造已经坚若磐石,自己的骑兵要想攻下,恐怕伤亡很大,于是他决定撤兵,去其他地方试试运气。
朵**兵沿长城绕行,一路行至榆木岭,这里的长城也很完整,董狐狸又碰了一鼻子灰,只好狼狈撤走。
他们一直走到青山口,才发现这里的长城还没有完全修好,中间有一段几十米的缺口。董狐狸喜出望外,立即组织骑兵向缺口发起冲锋,想要突入长城。等他们快冲到城墙缺口处,发现那里正有一支奇怪的军队摆好了阵势等着他们。
这支部队正是明军的车步骑营。戚继光当时正率师驻扎在附近的墙子岭,收到朵颜部向青山口行军的消息后,立即率兵援助,在青山口城墙缺口处摆好阵势迎敌。只见明军把战车排列成方阵,将骑兵、步兵围在其中,并在阵前摆好拒马等器械,以阻止敌人骑兵的冲锋。
董狐狸第一次见到车步骑营,哪知道这支奇形怪状的部队的厉害,率领三万骑兵径直冲上前来。由于城墙缺口狭窄,朵**兵冲锋的阵型非常密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