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戚继光全力训练边兵的时候,蓟镇的言官又对他群起而攻之。主要原因是戚继光总理蓟昌保定练兵事务,为了提高训练效率,行事难免专断,侵占了当地巡按御史的权益。
从隆庆三年开始,他们便不断上疏弹劾谭纶与戚继光。隆庆四年初,巡按直隶御史刘翱、巡视山海关御史孙代言等言官,纷纷奏报朝廷,说蓟镇练兵诸事全由总督和总理专责,不让御史阅视,内中必有隐情不令人所知,提出由蓟镇各路御史节制练兵事宜的要求。
谭纶上疏朝廷做出辩解,“蓟镇练兵逾十年,却一直没有效果,都是没有专人专任,而牵制太多所致。”并请求朝廷给予他和戚继光以专断之权,不要让巡按、巡关御史参与其事,等到三年训练有成,再派遣官员阅兵视察。在张居正的全力支持下,隆庆帝将练兵事宜委任谭纶、戚继光专断,并晓谕巡抚刘应节及其以下的文官不得阻挠,这才保证了蓟镇练兵的顺利进行。
然而好景不长,很快戚继光就又一次陷入了首辅之争的政治漩涡。
隆庆三年(1569年)底,冷落了一年多的高拱复起,以内阁大学士兼掌吏部重新登台。时任首辅李春芳为人宽厚,却施政能力平平,虽无失措之举,却总显得气魄、才能不足,内阁诸事多仰仗高拱、张居正。高拱一向以才略自许,盛气凌人,自然不甘居于李春芳之下,于是又一场首辅之争又开始了。
高拱和张居正本来志同道合,关系颇为密切,高拱的复起也正是张居正谋划。当时内阁以李春芳、陈以勤、赵贞吉等保守势力为主,张居正为推行新政,便和太监李芳等合谋奏请隆庆帝,重新启用了高拱。
但没想到的是,高拱重回朝堂后,行事过于专横跋扈,不仅横压李春芳等内阁大学士,对张居正也越来越轻慢,渐渐引起了张居正的不满,二人的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
高拱急于要取代李春芳做内阁首辅,希望得到张居正的支持。但张居正认为高拱已经权如首辅,而李春芳老实厚道,也快退休了,没必要苦苦相逼。高、张因此事发生争执,二人心中误解日益加深。
恰于此时,蓟镇练兵需要更多的人手和精干可靠的基层将领。尝到南兵北调甜头的戚继光,上奏朝廷再调三千戚家军北上,同时借此机会将自己几名心腹爱将调到蓟镇,很快得到了内阁和兵部的批准。
但事出意外,就在这一批戚家军北上途中,领兵的三名将领王如龙,朱钰,金科遇到了麻烦,有言官弹劾他们行贿受贿,克扣军饷。
这三个人都是戚继光麾下名将,在抗倭战场上立下无数战功,尤其朱钰还长期担任过戚继光的亲兵队长。得知几人被弹劾之后,戚继光心急如焚,他借到兵部办事的机会赶到京城,了解事实真相。
兵部侍郎谷中虚告诉他,据兵部调查这三人确实克扣过军饷,但数额并不大,行贿受贿却查无实据。戚继光听了非常愤怒,想不到自己离开福建才几年时间,这几人就腐化堕落到如此地步,但他们都是自己的亲密战友,曾经和自己在战场上同生共死,无论如何要帮他们。于是他向谷中虚提议,为了稳定军心不生变乱,先将三名将领免职,等带队到了蓟镇之后再以普通士卒的身份戴罪立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