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六年(1572年)五月,隆庆帝病逝于乾清宫,在位六年,终年三十六岁,庙号穆宗。他的性格谦和、宽仁,让手下的大臣们有足够的空间来施展抱负,重用了一批贤臣,文有徐阶、高拱、张居正、杨博,武有戚继光、谭纶、王崇古、李成梁。在位时间虽短,却在内阁的主持下,清除了一些前朝政治腐败和经济积弊,逐步推行了一些改革措施。国家政治局面稳定,经济向好发展,军事力量增强,比嘉靖朝后期有了较大的改观,所以后世称为“隆庆新政”。
不过,隆庆帝“宽恕有余而刚明不足”,所以在他统治期间,内阁之间的权力斗争加剧,明朝党争自此愈演愈烈,为明朝灭亡埋下了伏笔。而且他沉迷女色、纵欲过度,最后死于误食春药,也让人啼笑皆非。
隆庆帝驾崩后,只有十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按隆庆帝的遗诏,由内阁高拱、张居正和高仪,以及司礼监共同辅佐幼帝。
这些人里面当然是高拱位高权重,以他的性格便更加专横跋扈,趾高气扬。他根本看不起同为辅政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计划发动百官驱逐他。
冯保为求自保,只能与张居正结盟。在张居正的筹谋下,冯保将高拱曾在内阁说过的一句话“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改为“十岁的孩子,如何做天子!”禀告万历的生母李太后,并宣称高拱密谋拥立藩王,这让李太后惊惧不已,此时再由张居正提出罢黜高拱的建议,立即得到了李太后的支持。
万历元年(1572年)六月十六日早朝,内阁、五府、六部齐至,李太后当堂切责高拱擅权无君,冯保随即宣读圣旨:“今有大学士高拱专权擅政,把朝廷威福都强夺自专,通不许皇帝主专。不知他要何为?我母子惊惧不宁。高拱着回籍闲住,不许停留。”高拱听旨后,面色如死灰,汗陡下如雨,爬在地上半天起不来,还是张居正假惺惺地扶起高拱,连声安慰。自此大事已定,高拱被迫致仕回家。
高拱被逐后,很快张居正就担任了首辅,八月又加左柱国,进中极殿大学士,他深得李太后的信任,在内有冯宝、外有戚继光等人的情况下,逐渐掌控了朝政。
↑返回顶部↑